劉斯路
就在美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原定13日到訪台灣之際,美國國務院稱,由於要致力確保未來8日能夠順利交接總統權力,決定取消這個星期所有官員的外訪計劃,包括訪台以及當日國務卿蓬佩奧訪問比利時布魯塞爾的行程。儘管美方以「交接」為藉口,但是筆者相信,華府不但「理解」北京指其衝擊一個中國原則、違背不與台方發生官方聯繫的承諾而需要付出的「沉重代價」,而且知道後果是美國的利益受到損害,台海格局也只會向着有利統一的方向轉化。因為,「時與勢在我們一邊」。
雖然,這次因為美國後退,一場「台海危機」暫時避過,台灣的蔡英文政府也落得個「狗咬豬尿泡——空歡喜」,但是,特朗普政府打台灣牌的種種遺毒還在,未來拜登政府如何處理仍然要看。然而,比起70年前,比起改革開放初期,比起1996年台海危機,現在大陸方面綜合實力已經今非昔比,口袋的「工具」多了很多很多。
這次,美國國務院以權力交接為由取消「訪台」。其實,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與交接沒有什麼關係,倒是蓬佩奧取消訪歐是人家不歡迎。美國會被暴力衝擊有很大影響,蓬佩奧原定13日至14日訪問比利時布魯塞爾。但是路透社報道,在他宣布取消訪問前,盧森堡外交部長和歐盟高層先一步表示拒絕與蓬佩奧見面。歐洲多個高級官員接受訪問時將特朗普稱為「罪犯」與「政治縱火狂」,並指在美國會遭攻擊後蓬佩奧還要訪問歐洲,會讓盟友感覺難堪。
時與勢在中國一邊
在「訪台」問題,本來特朗普政府可以分開處理,但是筆者相信,特朗普方面也許還加上拜登方面,認真掂量了大陸「付出沉重代價」的警告和實際從偵察得來的情報,「沙盤推演」訪台對於美台都只會失分,得虛名失實地,故此連帶取消。可是,蔡英文政府還是執迷不悟,還感到惋惜,還歡迎克拉夫特大使未來能有適當時機來訪。蔡英文政府是不見棺材不流淚。
根據「南海戰略態勢感知」智庫消息:13日午夜剛過,美海軍1架MQ-4C無人偵察機進入南海活動,作業至上午8時許離開。消息指,近期美MQ-4C無人機頻頻在台海、東海和南海對華抵近偵察。 相信,這與解放軍近期在這三海頻頻異動有關。台親綠媒體《自由時報》12日也報道稱,台軍方高層官員說,解放軍近日分別在台灣北部的東海海域實施多艘軍艦實彈射擊與對抗演練,在台灣西部的福建南部海域進行直升機大編隊跨海突擊、島礁佔領演練。由於軍演區域是在台灣南北兩端,具有強烈的對台針對性。
要讓美台知痛收手
事實上,對於特朗普政府公然違背「一個中國原則」,違背不與台灣官方來往的承諾,北京外交部和國台辦都表示,美台要為此付出「沉重代價」。這個代價是什麼?筆者不知道,但是相信美台會「痛」,不「痛」不會收手。
在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宣布「解除台美交流限制」時,拜登陣營馬上回應,指拜登在競選時所清楚表明的,對於他在擔任聯邦參議員時投票通過的台灣關係法,他會落實這項承諾以及美國對「一個中國」政策的承諾,還表示拜登支持和平解決兩岸議題。筆者查閱資料,知道拜登對兩岸問題有相當認識,支持過「台灣關係法」,也反對過對台過分軍售。
顯然,拜登是熟悉台海問題。美國資深兩岸問題專家、華盛頓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亞洲事務高級顧問葛來儀說,拜登的做法預計將不會像他的前任那樣具有對抗性,「下屆政府不會刻意讓台灣成為一個摩擦點」。
不過,美國政客往往有三個錯誤的基點,第一,「台灣牌」是所謂的美國「兩黨共識」;第二,低估了中國人民實現國家完全統一的決心;第三,低估了中國實現統一的綜合實力,包括政治、經濟和軍事等等。筆者相信,拜登上任後台海不會風平浪靜,但是「時與勢在我們一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