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溪百年蔗。 網上圖片

張桂輝

甘蔗,是熱帶和亞熱帶草本植物。了解甘蔗生長習性的朋友都知道,通常甘蔗的宿根,壽命僅3到6年。上年甘蔗砍伐後,留在地裏的蔗蔸,在適宜的溫度和濕度等環境條件下萌出新芽,再長成蔗株,稱為宿根蔗。據悉,古巴有16年宿根蔗,斯里蘭卡有25年宿根蔗,而在福建省南平市松溪縣萬前村,卻有一片難得一見、宿根近300年的「百年蔗」,成為當今世界上名副其實的最長壽甘蔗。從2017年首屆「百年蔗」旅遊文化節開始,這片被村民們世代守護的甘蔗林,生機勃發,聲名漸隆,已成為松溪的「金字招牌」、閩北「點綠成金」的樣本。庚子冬月,又是一年製糖時,在「百年蔗」母本蔗園前,一年一度的「百年蔗」開鐮儀式如期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蔣華良、國家甘蔗體系首席科學家陳如凱等專家學者及四方賓客,慕名而來、接踵而至。

萬前村,三面背山,一面環水,地理位置閉塞,交通頗為不便。此前很長時間,村民出入村莊,必須憑藉渡船。由於交通不便,加上村民自覺,得以保住百年「寶貝」。據史料記載,「百年蔗」為清朝雍正四年(1726),萬前村農民魏世早祖上栽種,並作為「風水蔗」,世代保留下來。「養在深閨」的萬前村「百年蔗」,於1956年被發現。1958年8月8日,《福建日報》首次披露了「百年蔗」的消息,引起福建省農業部門科技人員的重視。我國已故著名甘蔗專家、原福建農學院副院長周可湧教授,於1959年5月實地考察了「百年蔗」。同年11月,福建農學院、松溪縣農業局和縣農科所等單位,成立聯合調查組,對「百年蔗」進行專門調查。調查組通過察看萬前村魏姓族譜和全面分析,證實了「百年蔗」二百多年來一直未曾換過種,每年都萌發新株,每年都有新收成。之後,眾多專家、教授慕名紛至遝來,開展考察研究。

甘蔗原產於印度。種植面積較大的國家,有泰國、墨西哥、澳大利亞、美國、古巴等;種植面積最大的國家是巴西,印度名列第二,中國位居第三。中國的主產蔗區,主要分布在北緯24度以南的熱帶、亞熱帶地區,包括廣東、廣西、福建、台灣、四川、雲南、江西、貴州、湖南、浙江、海南等南方10多個省、自治區。我的少年時代是在福建莆田度過的。莆田地多田少。地裏所種農作物,除了地瓜、大豆、花生、麥子,便是甘蔗。甘蔗,桿莖粗壯發達,高度可達3-5米,通常有20-40節。甘蔗,不單有節,而且很甜,民間素有「倒吃甘蔗節節甜」之說。古往今來,人們在甘蔗身上,寄託着美好的願望。迄今為止,莆田城鄉居民,每逢新春佳節到來之際,都要或挖或買幾株連根帶葉的甘蔗,紮以紅繩,置於門後,藉此祈福祝願——日子節節高、生活節節甜。

享有「世界第一蔗」美譽的「萬前百年蔗」,2016年被農業部列為中國農業文化遺產,2018年榮獲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如今,百年蔗不但成為當地獨一無二的名片,而且成了當地農民的「致富蔗」。我與「百年蔗」有過「一面之交」。那年,退休後難卻朋友誠意邀請,來到松溪一家石材企業幫助工作。一次,前往位於縣城西南方、距離20餘公里的鄭墩鎮走訪時,在該鎮萬前村與「百年蔗」不期而遇。遠遠望去,成片的「百年蔗」,如同密密麻麻的蘆葦。及至跟前,發現較之其他甘蔗,「百年蔗」個頭要矮一些、腰桿要細一些。從表象看,可謂其貌不揚;從地下看,着實與眾不同——「百年蔗」根系發達,宛如「竹鞭」,在疏鬆的沙質土壤下,縱橫交錯、自由伸展。據當地村民介紹,這種貌似蘆葦的甘蔗,本名就叫「蘆蔗」,其纖維較為發達,利於壓搾,糖分較高,屬於甘蔗中的糖料蔗。而人們平時所吃的果蔗,不論紫皮,抑或黃皮,蔗桿粗壯,水分充足,糖分卻相對少一些。

成語「酸甜苦辣」,既是指不同味道,也比喻幸福、痛苦等各種境遇。《鶡冠子.環流五》說:「酸鹹甘苦之味相反,然其為善均也。」酸甜苦辣,味道雖截然相反,卻能被喜愛的人接受。尤其是甜食、甜味,喜愛者比例不小。人盡皆知,「甜」離不開糖、少不了糖。史料記載,中國是世界上最早製糖的國家之一。早在西元前4世紀的戰國時期,就已有對甘蔗初步加工的記載。屈原的《楚辭.招魂》中有這樣的詩句:「胹鱉炮羔,有柘漿些」。這裏的「柘」,就是甘蔗。「柘漿」,指從甘蔗中搾取的汁。說明戰國時代,楚國已能對甘蔗進行原始加工。

糖,既可以滿足人們的「口福」,又是人類獲取能量最經濟、最主要的來源。糖類在人體內消化後,主要以葡萄糖的形式被吸收。但凡上了年紀的人,都記得「古巴糖」。甘蔗是古巴的主要農產品,種植面積佔耕地總面積的55%以上,是著名的「世界糖罐」。1960年11月,古巴領導人格瓦拉率領古巴經濟代表團訪問中國,為了支援社會主義陣營國家的經濟建設,同時滿足國內食糖供應需求,中國與古巴簽訂協定,每年進口40萬噸古巴糖。從那時開始,古巴糖走進了億萬中國人的生活。當年,在糧食緊缺的困難時期,正是幾十畝「百年蔗」,救活了萬前村全村人——村民們用甘蔗做成紅糖,兌大米、換食油,度過艱難的日子,保住寶貴的生命。從那時起,村民都把「百年蔗」視同風水蔗、救命蔗。

「百年蔗」,與老絕緣,青春永駐。每年清明前後萌發新芽,小雪前後砍伐收穫。近年來,松溪縣與福建農林大學國家甘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農科院等相關科研院所,以及各級農業部門合作,着力在栽培、生產前端上實現破題,探索「百年蔗」擴種的方法與要訣。據悉,松溪適合種植百年蔗的土地面積約3萬畝,在國家甘蔗技術工程中心的「擴繁指導」下,爭取小步快走、逐年擴種,逐步形成規模化科學種植。2018年,國家甘蔗工程技術中心鄧祖福研究員、陳傑博教授,在民盛公司組建6人「科特派團」,加大百年蔗的擴繁進度、擴大科學種植面積、提高甘蔗產量、降低病蟲害,使百年蔗畝產由先前的3,000公斤上下,提高到2020年的5,000公斤左右。

以鄉村振興、品牌提升為目標的「百年蔗」,已經在松溪縣8個鄉鎮試種成功,而且長勢和品質俱佳。如今,生生不息的「百年蔗」,已成為該縣每年一屆文化旅遊節的「主角」,不單給當地百姓帶來福音,而且使八方遊客增添見識。我從「百年蔗」身上,得到這樣一點啟迪——人類只要真心尊重且保護好大自然,就會得到大自然不同形式的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