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學是模仿生物本領,以此研製嶄新機械或技術的一門科學。張立憶述自己的仿生起點,源於多年前於外國研究團隊參與製作一款模仿大腸桿菌游動的微型機械人,其最大長度僅為60微米,並在2012年獲健力士世界紀錄認證,為當時最小的機械人醫療設備。

「既然(機械人)要造得跟細胞一樣小,我們首先要問,該如何讓它游動,什麼樣的游動方式對這種尺寸是最適合的,其中一個簡單方法,就是learn from nature(向大自然學習)。」張立解釋,原來科學界早有研究,在如此微小尺寸下,像魚般的擺尾方式其實是無法游動的。

當時張立所屬的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團隊,想到可以跟細菌取經,「例如是大腸桿菌,尺寸跟紅血球相若,並非用搖擺尾巴游動,而是有一個螺旋形的尾巴,通過旋轉來游動前進的。」結果,團隊順利發明了僅60微米長,能在人體動脈內游動的微型機械人,希望能用於修復損壞的血管壁,以及清除動脈中的垃圾。

這項目亦為其仿生起點,此後他加入中大,致力讓微型機械人進一步投入醫學應用,「我們有醫學院,可經常跟內科、外科、眼科、影像與介入式治療科的醫生們交流」,了解當中有何合作空間。

■香港文匯報記者 姜嘉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