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門藝術得以傳承,全靠每代人不斷努力付出。在呂洪廣等資深行家及專業導師傾囊相授下,梨園漸見新面孔,梁非同就是呂洪廣的得意門生。雖然粵劇被指是夕陽行業,但梁非同沒有被父母阻止入行,唯一的條件是她必須先完成學業。梁非同為履行與父母的承諾,先後修畢城市大學文化及遺產管理學士和中文大學文化管理碩士學位,今年還完成演藝學院粵劇表演高級文憑課程,邊求學問邊追夢,願未來在藝壇發光發熱。

無懼收入不穩開支大

從來當藝人多辛酸,梁非同雖因學業仍未全身投入粵劇,但也全然理解這碗飯不易討,她說:「粵劇演員收入唔穩定,綵排都冇人工;主要演員嘅戲裝又要自己負責,所以啲收入好多時要用喺置裝。我明白每個新演員都要捱過呢一關,我會積極面對。」

基於對粵劇的狂熱,她把握每個得來不易的演出機會,當接觸的前輩愈多,見識過他們的「功力」後,她更明白「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的道理,不同劇目和角色都要花大量心力消化,今年疫情期間缺乏演出機會,她便積極向前輩請教提升造詣。

梁非同算是戲行中的幸運兒,有理解她的父母,也獲不少前輩將終身經驗和心得傳授。她對於一路走來獲得眾多前輩的無私指點和教導深表感激,尤其是首名伯樂、她口中的「廣叔」呂洪廣更是啟蒙老師。

她憶述,當時朋友帶她到八和粵劇學院報名參加青少年粵劇演員訓練班,惟因第一屆已開班,廣叔便讓她「插班」,當第一屆訓練班的旁聽生,其後再取錄她為第二屆訓練班的學員,令她踏上粵劇演員之路。

伯樂笑言無「走漏眼」

呂洪廣說,當年見這小妮子外形不俗,唱曲及踢腿的表現有板有眼,應屬可造之材,遂准她旁聽,笑言幸好最終沒有「走漏眼」。

梁非同說,自己從前輩身上除了學會粵劇的技巧,還有前輩們對完善這門藝術的態度和執着,這也是傳承的最佳體現。她會一一銘記於心,將來若學有所成,並會繼續秉承這種態度幫助後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