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國森

阿根廷球王馬拉當拿(Maradona,1960-2020年)忽然逝世,舉世足球迷同悼。中國人傳統認為得享50壽元就不算一個「夭」字,現今則「花甲老翁」辭世還算是「英年早逝」呢!

足球是世上最受歡迎的隊際球類競技運動。球員要得「球王」的稱號,必先交得出長時間有第一流水平的表現,經常入球的前鋒球員較有優勢,最好還能夠得過世界盃冠軍。雖則許多世界盃冠軍隊的英雄功臣,卻未必具有達到「超一流」的絕頂水平。如果有球王的實力和戰績,只欠世界盃冠軍的榮譽,就只能算是個運滯球王。近代百年足球史上,球圈公認的「球王」當在10人以內。若放寬一點,則可以有20幾人。而馬拉當拿在不同論者的心目中,仍穩居前5名之列。他退役之後體重急增,香港老球迷多戲稱他為「肥馬」。

肥馬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頭號球王,世界盃4年一會。上世紀七十年代有1970年、1974年、1978年三屆;八十年代則只有1982年、1986年兩屆。1982年是意大利羅斯(Rossi)的世界盃,雖然他立首功,卻遠未達到球王的高度。1986年則是馬拉當拿的世界盃,技術和戰績兼備。

球王中的球王比利(Pele,1940年)剛好比肥馬年長20年。1978年阿根廷首奪世界盃,有球評家認為當年阿根廷只有在主場才可以奪冠,若在別國舉行,分組賽就給淘汰出局了。這時肥馬只得17歲,雖然已顯露一線球星的本領,卻未被重用。20年前,同樣17歲的比利是巴西首次奪冠的功臣,年紀輕輕已光芒四射。

1982年的一屆,21歲的肥馬肩負領導阿根廷蟬聯的重任。在次圈分組賽一敗於意大利、再敗於巴西,肥馬還在敗局已定之下,沉不住氣,向巴西球員動粗給趕了出場。20年前,巴西二度奪冠,比利卻在分組賽受傷,沒能參加餘下的賽事。

1986年是馬拉當拿的巔峰。在對英格蘭一仗,犯規用手擊球入網,藉此打敗對手,事後還用「上帝之手」辯解,相當厚顏無恥!

英格蘭球迷和香港球迷都憤憤不平,認為如果沒有肥馬的茅招,說不定英格蘭早就再登世界冠軍寶座。可惜歷史是沒有「如果」的。肥馬雖有球王的技術,卻欠缺球王的品格。20年前,比利受制於「殺傷戰術」,被粗野的攔截踢傷,巴西在分組賽出局。這回英格蘭以主場之利奪冠,隊中只有第一流球員,卻沒有球王級的人物。

1990年馬拉當拿有傷在身,盡全力帶領阿根廷打入決賽,敗於西德而得亞軍。20年前是比利足球生涯的巔峰,這一回巴西以攻勢足球的戰術思想出賽,六戰全捷,成為長勝將軍,在決賽輕取意大利。意大利以「十字聯防」的守勢足球聞名,此賽是攻勢足球與守勢足球的對決。然後比利就退出國家隊。

1994年是肥馬恥辱的一屆,在分組賽被驗出服食禁藥而被停賽。

兩代球王剛好相隔一代、差了20歲。比利在場內場外都是正人君子。肥馬則是壞孩子、球品不佳、吸毒等等,不一而足。

吾讚歎其巧藝,不喜其人品。一代球王離世,標誌着一個時代的終結。遂草此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