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信新發展格局下中國經濟將持續增長 跨國公司亦從中獲益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敖敏輝、黃寶儀 廣州報道)中國正構建「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跨國公司的解讀和真金白銀的投資被認為是重要風向標。21日,在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上,多家跨國公司負責人一致表示,中國國內大循環不僅有助於保護中國經濟不受外部市場波動影響,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和相關舉措,亦有助於推動未來經濟更可持續發展,這讓他們對中國經濟強勁復甦和未來增長潛力深信不疑。英國太古股份、羅氏製藥等跨國公司巨頭還宣布了一攬子在華投資計劃。

太古股份有限公司在華已布局航空、飛機工程、房地產開發與管理、飲料和食品等行業,包括香港、內地在內總投資已超過4,500億元(人民幣,下同)。公司主席施銘倫對於中國在今後給外資企業帶來的機遇如數家珍:「今年早些時候生效的外商投資法,加大了對投資者的保護力度,確保太古等外資企業擁有更公平競爭舞台和更優質營商環境;外商投資負面清單也在不斷縮短,允許外資進入更廣泛的行業。另外,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級區域一體化戰略,也將培育極具活力的商業環境和投資機會。」

太古:灣區是投資重點

他介紹,太古正醞釀多項計劃擴大在中國的投資組合:上海浦東的新低層零售地產項目「前灘太古里」明年即可開業;北京三里屯「太古里」西區擴建項目正順利推進;在廈門修建的大嶝島新機場,太古已承諾投資興建新的飛機工程設施;太古亦計劃在鄭州投資6億元建一家產能更高、技術更先進更環保的可口可樂瓶裝廠。

除了上述傳統業務,太古也在尋找新的機會。「我們最近入股了一家總部設在上海的醫療保健企業,雖然處於學習階段,但這與我們在中國的長期投資策略具有協同效應。」施銘倫說,2019年太古在香港投資當地首家食品級塑料回收企業。接下來,太古有意將這項業務引入包括大灣區在內的內地市場。「大灣區對外國投資者獨具吸引力,我們核心業務總部在香港,大灣區必然成為我們投資戰略的特別重點,我們正在着手尋找新的機會,擴大投資。」

羅氏製藥:加速在華研發投入

總部位於瑞士的羅氏製藥,扎根中國26年。「我們在華業務伴隨着中國的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如今中國推進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再次讓我們充滿信心,對中國市場堅定不移。」羅氏製藥中國區總裁周虹說。

周虹指,中國的改革和對外開放新舉措,對企業來說是實實在在的機會。「以往,我們的創新藥進入中國市場,要比歐美晚5年以上。中國通過新藥評審審批改革與國際接軌,外國創新藥進入國內僅比美國晚數月,甚至快於歐洲。」

疫情期間,羅氏甚至通過跨國視頻會,定下未來10年在中國的戰略和目標,決定加速在中國的研發投入,升級為全球獨立的研發中心,希望把全球的新技術引進來的同時,通過中國本土科學家的創新,向全球推出創新藥物。

博世:打造本土化團隊及公司

來自德國的全球最大汽車電子提供商博世集團,同樣加大在華投資力度,瞄準新基建,融入「雙循環」。博世汽車電子事業部中國區總裁喬治.安德睿說,未來,博世注重中國市場的同時,更要透過在中國的創新,開發解決方案,實現戰略升級,從重賣產品到重賣解決方案。

「中國正構建新發展格局,作為跨國公司,我們也要通過轉型升級來跟上步伐,並成為我們的『新常態』。」 喬治.安德睿說,博世集團要加大在中國的創新研發,打造本土化團隊和公司,向全球提供解決方案。目前,除了蘇州之外,博世正在廣州、重慶等地建立多個創新中心。

與會跨國公司負責人表示,雖然疫情將持續對全球經濟帶來嚴峻挑戰,但他們共同見證了中國在這個時期展現出的非凡韌性。作為全球經濟增長的引擎,中國在後疫情時代的復甦將至關重要,「雙循環」戰略將讓外國投資者對中國經濟強勁復甦和未來可持續增長的潛力充滿信心。

北京新世紀跨國公司研究所所長王志樂指出,中國正在從政策導向型的開放,邁向以規則等制度性為基礎的開放,必將帶來營商環境的進一步改善,對跨國公司來說是重大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