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冀平

炮火連天,上海被解放軍團團圍住,國民黨大勢已去,蔣介石率部逃往台灣。千鈞一髮之際,駛往台灣的戰艦太康號竟然停在吳淞口,不為戰情,而是為等一個姑娘。這個姑娘是蔣介石文膽陶希聖的愛女陶琴薰。女孩沒有來,軍艦離開了碼頭,陶希聖含淚揮別,自此天涯一方。這不是電影鏡頭,是真實史實。

陶琴薰離別了父親和弟妹留在了大陸,與沈鈞儒的堂弟沈蘇儒結婚生子。直到昨天,我才知道陶琴薰的大兒子沈寧,曾經是我的同學。嚴格說不能算同學,因為不是一所學校,也不是插友,不在一個村子,應該說是團友。1971年,在周恩來倡議下,延安地區知青組成赴京匯報團,分為講用組、演出組、展覽組。在數千知青中選出100人,也算是千裏挑一。我是演出組一員,不是特別會唱會跳,節目中唯一的小話劇是我寫的。樂隊有十幾人,有個小提琴手,高大,緘默少言,從來不與人過多攀談,總是一副謙謙君子的儒雅,笑容裏腰板挺直,為人有禮。

匯報團紀律嚴明,尤其是雖有本事但出身不好的成員,特別受監管。記得一個姓沈的女幹部來自公安系統,整天把這種人當特務看待。

匯報團結束在1972年,鳥散各歸林,沈寧被延安歌舞團留用,後來又被陝西歌舞團選中,因出身不好未被錄用。1978年恢復高考,沈寧成績名列前茅,又因出身不好不被北大錄取,但因文筆出眾,進了西北大學。

1987年7月的一天,對沈寧來說終生難忘。那一天,陶希聖從台灣飛抵三藩市。原本沈寧三兄妹是要去台灣看外祖父的,因故未能成行。鬚髮皆白90歲高齡的陶希聖飛來美國,在機場,從未謀面的祖孫相見。沈寧跪在老人家面前淚水滿面,分隔數十年終於得以相見,遠在天上的母親應該看得見。

沈寧1983年留學美國,1986年開始在美國《僑報》發表文章,30多年先後出版了《美國十五年》、《一個家族記憶中的政要名流》、《淚血塵煙》、《刀口上的家族》等許多著作,多次獲獎。最讓我驚撼的是,他竟然在美國聯邦空軍軍官學校任教。他寫的《美軍教官筆記》再現了美國空軍學院鮮為人知的生活內幕,精神風貌,風紀戒律,美國人對中國文化的理解,是了解美國軍事文化的獨特視角。

沈寧通過微信發來他的許多文章。他說:「我的父母兩系家族一直處於中國百年間歷史事件的漩渦之中,濃縮着中國近代史,所以值得記錄和閱讀。」感謝沈寧的忠實記錄,使我們和後代得以閱讀,得以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