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麻地廣東道一幢唐樓日前發生火災,造成7死11傷慘劇,令人傷痛唏噓。這場火災悲劇,再次敲響本港舊樓消防隱患的警鐘。本港舊樓充斥無牌食肆處所、違規劏房,大多不符合消防要求,由於人群密集,發生事故不堪設想。舊樓消防隱患難以清除,業主只重利益、漠視安全是基本肇因,政府除加強巡查、排除隱患之外,更應嚴厲檢控懲處疏忽安全、罔顧人命的業主和經營者,切實提升全社會對防火安全的重視,杜絕慘劇重演。

釀成此次慘劇的唐樓於1951年落成,沒有任何消防系統,涉事餐廳亦無牌照,事發時有3個少數族裔家庭正聚餐慶祝一名小朋友生日及傳統節日,單位只有一道門,多人被火焰濃煙所困無法逃生,造成嚴重傷亡。事後消防處成立專案小組,調查起火和引致多人傷亡的原因。消防處及屋宇署將展開特別巡查行動,目標在年底前完成巡查約2,500幢樓齡60年或以上的住用或商用樓宇,特別留意公用逃生途徑的情況及是否有消防隱患。

本港大約有6,000多幢樓齡50年以上舊樓,油尖旺區約佔近半,很多無牌食肆、會所、樓上吧等在內經營,更有25,000多個單位存有約86,400個劏房,住有約21萬人。這些舊樓走火通道狹窄且雜物堆積,防火門打開,劏房的改造工程增加建築負荷,亂拉電線增加短路機會,消防隱患處處。舊樓消防隱患問題積重難返,已成為嚴重危害市民安全的定時炸彈。

根據消防條例, 1987年前落成的樓宇,都必須做改善消防安全工程,例如安裝自動灑水、消防喉轆、緊急照明或火警鐘等。為支援舊樓業主進行改善工程、提升消防安全水平,特區政府2018年撥款20億元推出消防資助計劃,資助舊式商住樓宇業主履行條例的要求,計劃撥款可惠及2,000多幢目標樓宇;此後政府再撥款30億元推出樓宇更新大行動2.0,向合資格樓宇業主提供技術及財政支援。但不少舊樓業主不願意負擔改善消防的開支,更以舊樓加裝消防設備有困難為由,對改善消防的指示漠然處之,令舊樓消防隱患長期存在。此次傷亡慘重的火災,雖然無人願見,卻也有其必然性。

1996年,佐敦嘉利大廈五級大火,造成41死80傷 ,全港震驚,已揭露舊式商住樓宇的防火標準過時與市民防火意識不足的問題,事後政府修訂消防條例。按修訂後的消防條例,大廈收到屋宇署的消防安全指示後,一般要一年內完成工程,但可向屋宇署申請延期;若業主未能在合理時間內遵辦消防指示,又未能提出充分理據支持延期的申請,消防處和屋宇署在法律上有責任採取行動,一經定罪可罰款25,000元等。如今再發生火災慘劇,血的教訓反映,政府必須嚴格執法,對於漠視消防安全的業主和商舖經營者要依法檢控,以法治阻嚇力確保市民生命安全。

此次火災與本港少數族裔慶祝傳統節日排燈節有關,該節日的其中一項習俗是點蠟燭放在地下,祈求好運,結果釀成慘劇。對此,政府亦要亡羊補牢,既要尊重少數族裔文化,同時對特定人群的聚集和節日活動,應加強安全巡查和消防宣傳,預防災難再次發生。

責任編輯: 之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