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繽紛,有些靜默》

作者:何萬敏

出版社:四川文藝出版社

何萬敏先生最近出版了他的新書《有些繽紛,有些靜默》。想起知道他,源於我們有一位共同認識的老師,即原《人民日報》資深編輯、傳記作家李輝,李輝老師採訪過諸多的文壇前輩如沈從文、蕭乾、巴金、吳祖光等,且與他們有深層的交往,在李輝身上可以看到從民國文人那裏傳續過來的一種氣質與精神。我想,何萬敏與我都在不知不覺間,想要成為這種氣質與精神的擁有者。文氣與文脈是需要繼承與發揚的,在這方面,何萬敏做得要比我好。

當然,得到這個結論,主要的原因還是喜歡閱讀何萬敏收在《有些繽紛,有些靜默》中的那些文章,在這本書裏,他累計推薦了168本書,記得2019年末,何萬敏在朋友圈裏發文說,「這份私人書單,其實是我的精神底色,我從中汲取營養,將目光審視當下並望向遠方。」

讀何萬敏的書,發現我們的閱讀趣味和欣賞喜好大致相同。比如在何萬敏的推薦書單與推薦語中,經常會出現「二許」,這「二許」分別是許知遠和許倬雲,許知遠是一名形象鮮明的知識分子,近年來因主持《十三邀》頻頻訪問明星而「破圈」,擁有了更多的名聲。2001年的時候許知遠25歲,這年他出版了一本書,書名叫《那些憂傷的年輕人》,在這本書裏他毫不掩飾自己的激動,表達出這樣的聲音:從今天起,不再諱言自己是一知識分子,要追隨着歷史上那些偉大知識分子的光芒……

許倬雲是一名歷史學家,但文筆靈動鮮活,在諸多歷史學家不再活躍於大眾輿論平台時,他的一些文章篇目或者長文片段,經常被微信公號轉載並時而刷屏。何萬敏不止一次在自己的讀書專欄中提到許倬雲,我能記得的,就有《說中國》和《萬古江河》這兩本。何萬敏尤其推崇許倬雲的《萬古江河:中國歷史文化的轉折與開展》一書,據說這本書是清華大學校長送給2019級每一位新生的書,在文章中,何萬敏這樣評價,「不同於一般中國通史以政治體為界定中國文化圈的斷代標杆,而是以中國文化圈的發展為主要着眼點」,「作者的方法是,將日常文化、人群心態及社會思想多加觀照,尤其留意一般小民百姓的生活起居及心靈關懷」。

何萬敏的視野與文筆都是開闊的,他的閱讀視線在大量的中外作家、出版物巡視,然後落腳於他喜歡的作家與作品身上,他喜歡伍爾夫、史景遷、《巴黎評論》雜誌、非虛構、故鄉主題……這些關鍵詞攏聚在一起,成了何萬敏的閱讀底色。歸根結底,何萬敏喜歡的,是那些在時代洪流中如「衝鋒舟」一般躍起的人,是那些在暗夜劃過長空的閃亮星辰,是那些思想發光但卻溫潤不刺眼的寫作者……何萬敏是喜歡厚重的,但卻依從了自己的本能去捕捉流行,他在經典與流行之間尋找着契合,並欣喜地將自己的發現迫不及待地推薦給他的讀者。

何萬敏是涼山的漢族人,出生於美姑縣巴普鎮峨普村,他把自己的故鄉稱之為「精神高地」,在擁有了讀書人與媒體人的身份之後,念懷家鄉、推廣彝族文化,便成了何萬敏根植於內心的一種衝動,在他推薦的書單中,數次出現介紹涼山歷史與彝族故事的圖書,他本人也成為外界了解大涼山的一個窗口或名片,在推薦文字中,經常能感受到「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的濃厚情感,為家鄉鼓與呼,這也是一名知識分子的使命,在不自不覺間,何萬敏也給自己添加了承壓的責任。

在評價《中國藝術史》和《20世紀中國藝術與藝術家》時,何萬敏使用了這樣的形容,「其材料之詳盡,論述之清晰,學識之淵博、觀察之敏銳,以及思考之深度,無不令人佩服敬仰」,其實這也是我對何萬敏文章的認識,他的寫作是從個人視角展開的,但在對信息的篩選、觀點的呈現以及價值的傳遞方面,卻是具有公眾立場的,何萬敏不僅是站在涼山之巔眺望世界,也是站在文學高處瞭望遠方。

「河流朝着終點奔流不息」,「歷史的閃光點就在他們身上」,「書和世界,都值得迷戀」……在《有些繽紛,有些靜默》這本書裏,閃爍着何萬敏這些靈動的思想與觀點,它值得讀者泅浮其中,慢慢體會。■文:韓浩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