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九成商品零關稅 李克強: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的勝利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周琳 北京報道)在貿易保護主義和新冠疫情的背景下,《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歷經8年談判,終於在昨日正式簽署。這個全球最大的自貿協定,其成員國包括東盟10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新加坡、文萊、柬埔寨、老撾、緬甸、越南)與中國、日本、韓國、澳洲、新西蘭。各成員之間關稅減讓以立即降至零關稅、十年內降至零關稅的承諾為主。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當日出席領導人視頻會議時指出,這不僅僅是東亞區域合作極具標誌性意義的成果,更是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的勝利。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指出,當前國際形勢下,RCEP經過8年談判得以簽署,讓人們在陰霾中看到光明和希望,表明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是大道、正道,仍然代表着世界經濟和人類前進的正確方向。
李克強:望各方盡早落實
李克強強調,在RCEP談判過程中,東盟國家發揮了重要引領作用,功不可沒。中方將繼續堅定支持東盟發揮中心作用,推進落實RCEP後續工作。希望各方盡早完成各自國內協定批准程序,使協定盡快生效,及早惠及各國企業和人民。抓緊協調做好關稅減讓、原產地標準、便利化措施及相關規則等方面的具體執行安排,確保協定順利實施。共同努力將RCEP打造成地區經貿合作的主平台,堅持開放包容,深化各領域互利合作,造福各國人民。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也表示,在多邊主義正失去優勢,以及全球增長放緩期間,RCEP是全世界邁出的重大一步。
自貿區覆蓋全球三分一人口
RCEP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當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正式啟航。」中國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同日表示,RCEP協定簽署是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新的里程碑,成員國總人口、經濟體量、貿易總額均佔全球總量約30%,意味着全球約三分之一的經濟體量形成一體化大市場。這將有力提振區域貿易投資信心,加強產業鏈供應鏈,提升各方合作抗疫的能力,助推各國經濟復甦,並促進本地區長期繁榮發展。同時,RCEP也將為亞太自貿區(FTAAP)進程提供實現路徑和有力推動。
作為一個全面的協定,RCEP廿個章節涵蓋了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的方方面面,既包括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等市場准入,也包括貿易便利化、知識產權、電子商務、競爭政策、政府採購等大量規則內容。
王受文表示,RCEP是高質量的協定。貨物貿易零關稅產品數整體上超過90%。服務貿易和投資開放水平顯著高於原有的「10+1」自貿協定。同時,RCEP新增了中日、日韓兩對重要國家間的自貿關係,使區域內自由貿易程度顯著提升。根據國際智庫測算,2025年,RCEP可望帶動成員國出口增長比基線多10.4%。
RCEP談判歷程
2012年11月
東盟十國與中國、日本、韓國、印度、澳洲、新西蘭的領導人,共同發布《啟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談判的聯合聲明》,正式啟動這一覆蓋16個國家的自貿區建設進程。
2013年5月
RCEP第一輪談判在文萊舉行,正式成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投資三個工作組,並就貨物、服務和投資等議題展開磋商。
2014年1月
RCEP第三輪談判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中國、日本、韓國、澳洲、新西蘭、印度和東盟10國代表與會。此輪談判的重點內容包括市場准入模式、協定章節框架和相關領域案文要素等。
2014年4月
在前三輪談判基礎上,16方在本輪談判中繼續就RCEP涉及的一系列議題進行了密集磋商,在貨物、服務、投資及協定框架等廣泛的問題上取得了積極進展。
2014年8月
來自東盟國家及中國、日本、韓國、澳洲、新西蘭和印度的經貿部長在緬甸內比都舉行會議,共商盡早結束相關談判,推動區域經貿合作。
2015年11月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部長會議發布聯合新聞公報,呼籲有關各方共同努力在2015年底前結束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談判。
在東盟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上,李克強提出倡議,中方願與各方共同努力,力爭2016年結束RCEP談判。
2017年11月
RCEP磋商開始5年多來,首次領導人會議,不僅為進入攻堅階段的磋商注入動能、指明方向,更向世界發出強烈信號:本區域國家將進一步加強合作,逆全球化難阻東亞區域一體化進程。
2018年11月
李克強總理在新加坡出席第二次RCEP領導人會議,李克強總理表示,RCEP是基於WTO規則基礎上更高水平自貿協定的區域合作協定,在當前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的背景下,這一協定的達成,有利於區域各國向世界發出積極信號。
2019年11月
RCEP第三次領導人會議聯合聲明發表。15個RCEP成員國已經結束全部20個章節的文本談判以及實質上所有的市場准入問題的談判。並啟動法律文本審核工作,以便在2020年簽署協定,聲明中稱「印度有重要問題尚未得到解決」。
2020年11月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簽署儀式以視頻方式進行,15個RCEP成員國經貿部長在儀式上正式簽署該協定。印度因「有重要問題尚未得到解決」而沒有加入協定。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周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