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濟南衞健委14日消息,13日下午5時,濟南市疾控中心在蓋世物流園區冷庫貯存的進口冷凍食品及包裝標本中檢測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自今年6月以來,冷鏈進口食品包裝多次檢測出新冠病毒,部分省份局部疫情源頭也指向冷鏈。對此,北京、上海、浙江、福建、廣東等逾十個省市目前已實施冷鏈食品追溯。其中北京、浙江等地推出冷鏈食品「健康碼」,鑄牢冷鏈安全鏈,消費者掃碼即可追溯產地、來源等,買得安心。
山東省有4000多家冷鏈企業,自6月以來,該省已有煙台、青島、威海乳山、德州多地多次核酸檢測進口冷凍產品或包裝呈陽性。
掌握流向 相關人員盡檢
大公報了解到,此次在蓋世物流園區冷庫進口冷凍食品及包裝標本中檢出新冠病毒後,濟南立即啟動應急響應,對園區實施全封閉管控,涉及貨物進行封存,對所有接觸人員及相關人員進行核酸檢測和健康管理,追蹤貨物流向並發出協查通知函,園區冷庫全面消殺。目前,貨物溯源流向情況已基本掌握,各項相關疫情防控工作正在有序進行中,有關信息將及時向社會公布。
濟南13日發布消息,該市進一步擴大完善核酸檢測「應檢盡檢」範圍,對15類重點人群核酸檢測「應檢盡檢」。其中第11類重點人群就專門針對冷鏈食品相關人員: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屠宰企業、集中交易市場(農批市場、農貿市場)、冷藏冷凍倉庫、商場超市、專營店、餐飲服務單位、客貨運場站、冷鏈物流等行業(場所)直接接觸冷凍冷藏肉類、水產品及包裝物的從業人員,以及其他無防護狀態下與上述人員有直接接觸或參與相關工作的冷鏈食品相關從業人員。
全國互認 織可追溯「健康網」
中國冷鏈進口食品來自世界各地,曾在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的有南美白蝦、巴西雞翼、印尼帶魚、俄羅斯魷魚、挪威尖吻平鮋及豬肉製品、德國豬肘和阿根廷牛肉等。日前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印發《進口冷鏈食品預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要求各地對進口冷鏈食品要實現全流程閉環管控可追溯。海關、交通、衞生、市場監管、地方政府及相關生產經營單位的工作分工被逐一明確。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認為,「在多起進口冷鏈食品引發局部新冠疫情後,國家不是簡單草率禁止進口冷鏈食品,而是把控制可能由進口冷鏈食品污染引發的新冠疫情納入常態化管理,把風險控制在最低水平。」
在市場環節,冷鏈食品有「健康碼」可溯源。據媒體報道,「北京市冷鏈食品追溯平台」於近日推廣應用。當地消費者可通過微信、支付寶掃描產品包裝或銷售貨櫃上的電子追溯碼,查詢所購進口冷藏冷凍肉類、水產品產地來源等信息。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北京、上海、浙江、福建、廣東等逾十個省市實施冷鏈食品追溯。
有內地評論文章指,為冷鏈食品發「健康碼」,對進口冷藏冷凍肉類、水產品開展追溯管理,無疑有助精準防控,有助防物傳人,有助消除消費者疑慮,恢復其對冷鏈食品消費信心。在北京之前,浙江也已啟用「浙冷鏈」食品追溯系統。其他地方不妨借鑒兩地做法,推行冷鏈食品「健康碼」,同時推動跨區域聯網及互認,逐漸織就覆蓋全國可追溯的「健康網」。
(來源:大公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