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強指出,要促進新技術產業化規模化應用。圖為4日,河北邢台經濟開發區一家新能源材料生產企業工人在生產車間工作。 新華社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近幾年很多地方、企業都深化了對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重要性的認識,但也確實出現了一些不顧條件、一哄而起、遍地開花的問題。」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張曉強昨日(5日)表示,「十四五」加快科技強國建設,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是,要整合優化科技投入和資源配置,克服分散、低效、重複投入的弊端,避免科技、人才、資金資源浪費。

按《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下稱《建議》)提出的原則,要加強共性技術平台建設,推動重點領域和項目的人才資金一體化配置。

關注項目「爛尾」頻發

在中國國際交流中心在北京舉行的「經濟每月談」上,張曉強以「氫能」這一新能源產業舉例說,目前全國大概30多個省市制定了氫能產業發展規劃。「某一個省市和當地一家龍頭企業,再聯合幾個科研機構,就提出要自己全面掌握氫能完整產業鏈上的所有核心關鍵技術,從製氫、儲存氫、運輸氫、加注氫,最後到燃料電池堆的研製。提出這樣目標的單位,全國有幾十家。地方更是不願意錯過這個新增長極,媒體說是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盛宴。我們感到這裏存在需要關注的問題。」

張曉強還提到,近期包括武漢弘芯半導體在內6個投資逾千億元的大集成電路項目出現了「爛尾」。集成電路行業屬於技術、資金、人才三密集的行業,需要市場在資源配置方面發揮決定性作用,但也要發揮好政府的作用。

不同行業研發投入差距大

此外,《建議》提出,在「十四五」時期,制定科技強國行動綱要,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深入推進科技體制改革等一系列重大舉措,從而使得創新的核心地位和戰略支撐作用不斷增強。

「十四五」中國要加強科技投入,張曉強指出,中國研發經費支出佔GDP的比重,從2010年的1.71%提升至2019年的2.23%,但與美德等國2.8%左右、日本3%左右相比,仍然有差距。

在基礎研發方面,張曉強指,中國研發經費中用於基礎研究的比重,去年達到6%,已是最高紀錄,但韓國這一比重是12%,美日高達17%。

「作為技術創新主體的企業,研發投入總體水平也不高。」張曉強引述數據指,去年規模以上企業研發經費14,000億元,總的平均研發投入強度1.32%,但行業差距很大,還有一大批工業企業的研發經費佔營業收入的比重低於0.5%。

要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轉化

據悉,去年中國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都居世界首位,但高價值發明專利(向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申請同時受歐洲、美國、日本三方專利局保護的專利)數量大約只相當於美國的十分之一。日本的二十分之一。

張曉強還指出,中國目前科技成果轉化率在18%左右,而發達國家在40%左右,由此,按中央《建議》要大幅度提高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成效,促進新技術產業化規模化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