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恩平說,未來新型城鎮化建設伴隨「優化國土空間布局」與「區域協調發展」。圖為兩名孩童在經過幾輪的城鎮化改造的天津市西青區精武鎮付村玩耍。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王玨 北京報道)北京專家指出,《建議》首次提出「基本實現新型城鎮化」,並將其和新型工業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一併列入2035年遠景目標,為新發展格局背景下推進新型城鎮化指明方向、設定進度時間表。未來5年,中國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將減速提質,以人為核心,通過不斷升級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的戶籍制度、土地和住房制度來吸引人才和承載人口,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以高質量的城鎮化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以及提升經濟內循環的動力。

社科院研究員李恩平:優化國土空間布局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副研究員李恩平表示,《建議》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這是中央首次提出「基本實現新型城鎮化」的時間表,為新發展格局背景下推進新型城鎮化設定階段性目標,值得高度關注。此外,《建議》把優化國土空間布局,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歸於同一章節,並首次同時提出「堅持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把這三大區域戰略作為「完善新型城鎮化戰略」的基礎,凸顯未來新型城鎮化建設是伴隨着「優化國土空間布局」與「區域協調發展」的城鎮化,會在堅持區域協調統籌的基礎上走高質量城鎮化的道路。

社科院研究員魏後凱:建議加快戶籍制度改革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魏後凱指出,《建議》明確提出「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這是未來加快推進高質量城鎮化的主要抓手。他表示,雖然「十三五」時期中國城鎮化成效顯著,但也積累了一些問題,表現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的嚴重滯後、城市內部二元結構加劇,綜合表現為較低的城鎮化質量。他說,2019年中國常住人口的城鎮化率是60.6%,戶籍人口城鎮化是44.4%,自2015年以來兩元差距一直保持在16.2個百分點左右。

魏後凱說,「十四五」時期,中國城鎮化將走減速提質的道路,增速進一步放緩,預計到2025年,中國城鎮化率達到65.5%,新增城鎮人口9,400萬人,城鄉人口遷移近8,000萬。走高質量城鎮化之路,加快農業轉移人口的市民化是關鍵,建議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加快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等,通過推進城鎮發展戰略轉型拉動經濟增長,為提升經濟內循環提供動力。

此外,魏後凱亦表示,《建議》對於國土空間布局相關內容相較以往有所增加,提出「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形成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布局和支撐體系」。多年來,中國一直注重國土空間開發,而此次提出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則是在開發的基礎上更加注重「保護」。就城鎮化建設來說,以往城鎮化推進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未來需要對城鎮建設用地中低品質、低效率、利用不充分、不合理的存量用地,進行整治、改善、重建、活化和提升,為城市的產業發展和城市建設創造新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