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黃錦輝認為,香港與深圳應從教育着手,大力推動年輕人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圖為實習港生與企業交流。 資料圖片

各界倡灣區辦DSE促青年交流 低稅制吸人才建創科樞紐

「十四五」規劃提出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形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增強港澳同胞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為香港未來發展指明道路。香港社會各界認為,香港應發揮國際平台、自由經濟體的優勢,助力國家的雙循環新發展,並應從教育着手,大力推動兩地青年交流,加強對大灣區內創科產業人才培養及技術資源融合,推動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香港文匯報記者 子京

余國春:可建創科樞紐

全國政協常委、香港僑界社團聯會首席主席余國春指出,香港是世界上最自由的經濟體,香港經濟發展有良好的基礎和獨特的優勢,有大量高素質專業人才,且與世界經濟有廣泛的聯繫,可以在國家的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發揮獨特的優勢。

他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伴隨着粵港澳大灣區的高品質發展和粵港澳創新資源協同配合。長期以來,香港一直是區域的創新重鎮,有條件成為國家科技創新合作與人才引進聚集的樞紐,必須緊緊把握發展機遇,進一步鞏固和提升競爭優勢,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發展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施榮懷:推動民間融合

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會長施榮懷表示,香港要在國家的「內循環」中積極發揮現代服務業優勢;在「外循環」中發揮跨境貿易、金融領域的核心地位作用;在新發展格局中,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戰略支撐,推動香港與內地、香港與大灣區、香港與首都的經濟、文化、科技的融入發展,民眾間的交流融合,才能走出香港創新之路。

他續說,和平和發展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主題,經歷過非法「佔中」和修例風波的創傷和考驗,我們深刻體會到,只有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並存,只有堅持「一國兩制」行穩致遠,香港才能保持長期繁榮穩定、安居樂業。

吳傑莊:低稅制吸人才

全國政協委員吳傑莊指出,香港和廣州都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引擎,在科技創新合作方面潛力巨大,香港擁有全球化科技人才,廣州作為人才大市,擁有一批享譽全球的高科技公司,香港可以發揮低稅制、國際化程度較高等優勢,充分吸引全球科技人才,深化合作,與內地攜手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定能在一系列科研領域實現更大突破,更好地推動國家建設科技強國進程。

黃錦輝:灣區可辦DSE

全國政協委員黃錦輝認為,香港與深圳應從教育着手,大力推動年輕人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國家應善用香港高等教育的國際水平,在香港開設「國際大學基地」,培育更多理工科人才,為深圳、大灣區創科產業提供人才和技術資源。除了港深大學交流之外,中學教育交流同樣重要,他建議可在內地特別是大灣區內城市開辦「香港中學文憑」(DSE)課程,並在當地每年舉辦DSE公開考試,讓更多合資格的內地學生跨境就讀具國際化的香港本地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