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海岩)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關於制定「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願景目標的建議,這是百年未有之變局下的一份綱領性文件,深遠影響中國今後15年乃至更長期的發展方向。從五中全會公報中搜索關鍵詞,「安全」、「創新」、「開放」出現頻次高居前三,為下一階段的新發展格局奠定政策主基調。

「安全」成為全會公報裏的第一高頻詞。公報以單獨段落闡述國家安全發展觀,要求「統籌發展和安全」,「把安全發展貫穿國家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這在改革開放以來都是絕無僅有的表述。

過去幾十年,中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無論是國家戰略還是宏觀政策都優先考慮發展問題;而今增加「安全」這一維度,在國家整體戰略中,安全和發展被置於同等地位,宏觀政策的考量也因此發生變化。

之所以將安全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是因為中國已站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關口:全球經濟延續高債務、低利率、低增長態勢,大國間戰略利益博弈複雜激烈,各領域脫鉤的風險大幅上升,國內人口老齡化、債務槓桿、生態環境、結構失衡等問題日益嚴峻。在此形勢下,中國的發展需要劃定一條安全的底線,安全和發展的平衡,決定今後戰略政策的走向。

公報裏的第二高頻詞是「創新」。從現在到2035年,全會公報提出的第一個具體目標就是包括「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與「十三五」所提「產業邁向中高端」相比,添加了國家安全的考量,戰略意味更濃。

雖然「十三五」和「十四五」都強調創新的核心地位,但創新的內涵發生變化。「十三五」更強調綜合的體制機制創新,重點在於改革;「十四五」則着重強調科技創新,要求「自立自強」,建設科技強國。這也是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的戰略調整。

「開放」位居高頻詞第三位,延續了中國一貫的對外開放的政策基調,也是對外界質疑的直接回應,中國在構建完整內需體系的同時不會閉關鎖國。

此外,全會公報中一些表述的微妙變化也透露出未來五年中國發展的新方向。比如此次公報中字裏行間突出發展實體經濟,早在「十三五」規劃中,「互聯網+」、分享經濟等名詞均是亮點,但在此次全會公報中均未提及;在「十三五」規劃中,「網絡強國」被置於「製造強國」之前,而今次公報重新將「製造強國」提升至首位,由此勢必帶來整個國家戰略及政策的轉型,未來五年實體經濟的壯大,令人期待。

責任編輯: 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