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書對武俠電影有不錯的評述。作者提供

黃仲鳴

有個20歲出頭的女生,跑來對我說,要研究張徹的武俠電影。我先而一怔,繼而哈哈大笑,道:「這真對正我的胃口也。」

不錯,我是看張徹武俠電影長大的。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張徹在邵氏推出一部又一部的「陽剛」電影。我們一班少年朋友,莫不「捱更抵夜」,這何解?因正場未推出,先在周末周日半夜11點半來個首映,而我們也一早訂了票,不訂票就絕對看不到。看完後,大家興致高昂,多往大牌檔消夜,非3、4點不回家。這不是「捱更抵夜」乎!

記得,當年看得最過癮的是《獨臂刀》。沒有了一臂,臂是被女人砍的,後來卻練成絕技刀法。這戲一出,我們就說:「學金庸的楊過!」這電影非常賣座,張徹成「百萬大導」。

我對女生說,以前,我們封張徹為「陽剛導演」,有人卻說他是「血腥大導」、「茄汁大導」;後來,我們都說他深諳「暴力美學」,和能深深掌握到觀眾的心理,所以,他的「盤腸大戰」,主角被打到重傷,肚破腸流,也能紮住肚子,再而砍殺!我們都不大相信,但仍看得非常過癮。

後來,他改變風格,崇尚實橋實馬,一拳一腳都有所本,灑血少了,電影仍可觀。不過,不論是噴血大戰,或者拳腳交加,他都能掀起風潮,是中國武俠電影的傑出大導。

女生聽到我的精彩描述,立下決心要研究張徹。於是指點門路,叫她先去搜索張徹的資料和電影。

回到書齋,記憶中,我好像有部關於武俠史的書,於是翻呀找呀,卒在亂書山中找到了。那是賈磊磊的《中國武俠電影史》(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年)。看目錄,果有張徹一章。評述這方面的電影,怎能沒有張徹的地位!

搜賈磊磊,1955年出生,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是研究員、博導、博士。來頭不小,不僅對內地電影有心得,對香港電影也有獨到之見。他這麼推崇張徹:第一部台灣國語片《阿里山風雲》(嗯,那首《阿里山姑娘》,可不是他作的詞嗎!)第一部創下百萬票房紀錄的《獨臂刀》;第一部以「小子」為戲名的電影《洪拳小子》,颳起了「小子」的風潮;他還第一次用西方音樂為中國武俠功夫片作配樂;他是首個安排武打主角在片中死去,一反主角「打不死」的神話。當初,我們看到主角力戰而死,心裏便十分不舒服;消夜時,莫不唏噓。

賈磊磊的「創見」是,張徹片中的「非暴力」傾向,很多人都忽略了,「他的影片不是一味地肯定暴力,不是從暴力到暴力的無休止的循環」,「對暴力的終極意義進行了根本性的否定」。這點,我預備提出來與女生討論、討論。

這書除說張徹外,還評述了胡金銓、袁和平、成龍、徐克、劉家良、李安、程小東等,可惜,沒有談到羅維的《唐山大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