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少康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惠州社團聯合總會執行主席

「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歌曲《春天的故事》曾經唱遍大江南北,這個圈就是深圳經濟特區。1980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深圳經濟特區正式成立,面積為327.5平方公里。新中國第一場土地拍賣會、第一個取消糧票的城市、第一家外匯調劑中心成立、第一家股份制保險企業創辦……隨着特區的成立,變化悄然發生。1981年,蛇口工業區樹立起「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標語牌,響徹全國,成為深圳經濟特區突破重重阻力、殺出一條血路精神的集中體現。一系列制度變革、一系列觀念更新、一系列毅然行動形成巨大合力,開啟一段歷時40年的偉大變革。

從「殺出一條血路」到「改革不停頓 開放不止步」,從不為人知的小漁村到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之一,深圳走過了40個春夏秋冬。翻天覆地的歷史巨變,雄辯地證明了,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深圳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因改革開放而強。40年間,深圳實際管理人口從不足3萬人增至超2000萬人,經濟總量從不足2億元增至近2.7萬億元,人均GDP達3萬美元,闊步走向世界舞台。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幹,篳路藍縷40年,深圳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發展奇跡,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一面旗幟。但改革開放作為一場偉大的革命,從來就不是一帆風順的,始終伴隨着爭論與質疑。只有敢於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才能收穫別樣的風景。在深圳,改革開放也曾陷入迷惘和停滯,令人們欣喜的是,1984年、1992年,鄧小平同志兩次視察南方來到深圳。深入調研後,留下了堅定支持:「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設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改革開放動搖不得」、「大膽地試,大膽地闖」……鄧小平的南方講話肯定了深圳經驗,深圳姓社不姓資,更重要的是他肯定了中國的改革方向。從此,深圳乃至全國的改革和發展,都駛入了快車道。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賦予深圳「朝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方向前行,努力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的崇高使命,為深圳未來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強大動力。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支援深圳高舉新時代改革開放旗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有利於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改革開放,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擴大開放新格局;有利於更好實施粵港澳大灣區戰略,豐富「一國兩制」事業發展新實踐;有利於率先探索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路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支撐。

40年前,黨中央創辦經濟特區,就是寄望深圳先行先試、大膽探索,為全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探路開路。從昔日落後的邊陲農業縣,到今日世界著名的現代化大都市;從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之一,到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40年崢嶸歲月,深圳用自己的加速度騰飛和高品質發展,向世界證明了經濟特區的強勁動力。新時代,呼喚乘風破浪的弄潮兒。特區不惑之年,前行的腳步毅然鏗鏘、創新的動力毅然澎湃,各條戰線上的建設者不斷書寫嶄新的時代篇章。先行示範,再創奇跡。目前,粵港澳大灣區正向創新灣區邁進,深圳提出要在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上率先突破、做得更好,攜手港澳參與全球合作與競爭,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建設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的全球城市。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深圳,再出發……

未來深圳的藍圖已經躍然紙上:到2025年,深圳經濟實力、發展品質躋身全球城市前列,研發投入強度、產業創新能力世界一流,文化軟實力大幅提升,公共服務水準和生態環境品質達到國際先進水準,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到2035年,深圳高品質發展成為全國典範,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世界領先,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創意之都,成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到本世紀中葉,深圳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先進城市之林,成為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