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輝 香港資深出版人

「敬業樂群」一詞語出《禮記》,原稱人專心修習學業,樂於與同學朋友切磋探討,後亦稱人敬守其職業且熱愛交朋結友。「安居樂業」一詞語出《老子》中的「安其居,樂其業」。所謂「安居樂業」,指的是人民生活安定,樂於(喜好)從事自己的工作。

近代文學家梁啟超巧妙地從「敬業樂群」和「安居樂業」中撮取了「敬業」、「樂業」二詞,並以《敬業與樂業》來作為某次的講題,當中指出:任何職業皆可敬,不會有貴賤高下之分;「敬業」指對一己工作盡忠職守;「樂業」指當人們投入(樂於)工作就能從中找到樂趣。自此, 「敬業樂業」一詞不脛而走。不說不知,此詞從未收錄於兩岸三地的詞典中。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語出《論語》,當中的「樂」指喜好、欣賞。習慣上人們讀此句時把「樂」讀成「ngaau6/淆4-6)」,而非「落」。據此,人們也會把「敬業樂業」中的「樂」這樣讀,且「ngaau6」被認定為正讀。從上,「樂業」中的「樂」有「樂於」和「樂趣」的意思,再加上「樂業」的原生體「安居樂業」中的「樂」讀「落」,所以筆者認為讀「落業」更為恰當,不過這樣讀會被一些迂腐的語文學者所非議。

今年9月初,全能藝人譚炳文(炳門)駕鶴西歸,總結其一生在演藝界的表現,「敬業樂業」相信是公認的評價。可以這麼說,人在順風順水或身處高峰的時候,會對為他帶來名利的事業不「敬」嗎?會不「樂」於那受人愛戴簇擁的事業嗎?然而,隨着時代巨輪的推進,大多數藝人也逃不了時不我與的殘酷現實,情況多出現於晚年。然而在事業前期從未經歷低潮的他,竟可不「想當年」(緬懷從前的風光日子)以及「睇得開」(看開)——無論當主角還是「茄哩啡」(特約演員)都欣然接受,且「交足貨」(沒欺場)。這就是「敬業 」,如果他從中再找不到樂趣,相信會是無從「樂業」的了。近幾年他健康大不如前,走路也覺痛,大戲癮的他不得不淡出幕前,但對於駕輕就熟的配音工作,他抱着活一天幹一天的心態,身體所受的痛楚完全給所帶來的歡愉蓋過了。他這種「永不言休」的態度與現今捱不了鹹苦的年輕一代的心態成了超強對比。何謂「敬業樂業 」,人們絕對可從其經歷體會得到。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商業掛帥的社會裏,聲望與過往長期良好的賓主關係均不會構成簽發合約的考慮。然而今年5月初他在身體狀況明顯轉差下仍獲「無綫」配音組續約,要不是他「敬業」如昔,斷不可能獲此待遇。

早幾年,筆者從一個小時在廣州長大的老人家口中聽到以下一句大家應從沒聽過的俗語:

冇瓜攞個茄嚟夾/冇瓜搵個茄嚟夾

「夾」,口語讀「gep6」或「gip6/劫3-6」,指把東西放在腋下。「瓜」、「茄」借喻負擔、負累;此話比喻明明已沒有任何負擔、負累,卻去找一些負擔、負累回來,與「煩惱自尋/煩惱自招」、「攞苦嚟辛」、「自作賤/犯賤」意近。

俗語說「無官一身輕」,比喻沒責任在身人也覺得輕快,可現實並非如此。對退休後生活安穩的人來說,再沒工作就基本上沒壓力。在極度放鬆的狀態下,人反而易生病,唯有讓身心保持運行的工作才激起生命力且延緩衰老。譚炳文先生深諳此道,繼續工作正正是為了有精神寄託。為此,筆者奉勸各位,就算你已累積了足夠享用一生的財富,「冇瓜攞個茄嚟夾」——找一些自己還可勝任的工作來做,原來才是養生長壽之道,健康出現了大問題則作別論。

以下的打油詩勾勒出譚炳文先生值得我們借鏡的做人處事風範:

照計炳哥不用憂,安享晚年消遙遊;

永不言休唔係搏,皆因工作係寄託。

×  ×  ×

人話無官一身輕,佢話開工先至正;

名利唔同人去爭,敬業樂業度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