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全國政協在北京召開「發揮文化建設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作用」專題協商會, 汪洋出席並講話。 新華社

全國政協9月18日在京召開「發揮文化建設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作用」專題協商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出席並講話。他強調,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論述,充分認識文化建設在鄉村振興中的引領和帶動作用,堅持黨的領導,堅定文化自信,正確處理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總體規劃與因地制宜、政府引導與群眾參與的關係,推動鄉村文化在新時代展現出新魅力新風采,不斷提升農民群眾文化獲得感幸福感,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提供精神動力和創造力。委員們就如何發揮文化建設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作用積極建言資政,擘畫「美麗鄉村」新圖景。■香港文匯報‧人民政協專刊綜合報道

本次專題協商會採取現場會議和視頻會議相結合的方式舉行,100餘位全國和地方政協委員、全國政協參政議政人才庫特聘專家等在全國政協機關主會場和安徽、湖南、貴州分會場參加會議。

不僅「富口袋」 更要「富腦袋」

委員們建議,要加強黨的領導,推動文化資源向基層下沉、向鄉村覆蓋,確保基層文化工作有人抓有人管;要強化農村思想道德教育,傳播文明理念,推動移風易俗,引導農民不僅「富口袋」、更要「富腦袋」;要進一步加大傳統村落、民族村寨、農業遺跡、革命文物等保護力度,打造非遺工坊,讓優秀傳統文化留得下、傳下去;要健全公共文化設施網絡,挖掘用好鄉村文化能人,創作更多農民喜愛的文化精品,提升公共文化服務適用性、針對性;要做好「文化+」「互聯網+」的文章,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推動鄉村特色文化產業發展壯大。

繁榮基層文化激活鄉村

近年來,農村文化環境持續向好,各級政府不斷加強農村文化設施建設,開展多種形式的農村文化活動,不僅豐富了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培育了鄉村的文明風尚,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成績巨大。但是,農村文化建設仍滯後於廣大農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農村文化建設明顯存在供需錯位等問題。長期從事中國村落文化研究的湖南省政協常委胡彬彬表示,從全國情況看,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一方面,供給不足,供不應求;另一方面,存在與農村實際文化需求脫節情況,不對「胃口」,文化設施使用效率普遍偏低,供不適需。

全國政協機關派駐安徽省舒城縣青墩村第一書記李章程表示, 時代在發展,群眾的文化需求也在發生變化,需要更加有效的供給。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更加有效的思想文化引領。 加強新時代農村文化建設,必須走好群眾路線。宣傳文化工作者只有真正深入基層、深入一線、深入實際,才能了解群眾的需求和期盼,才能創作出更受農民群眾歡迎的文藝作品,也才能更好發揮文化建設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

「要加大對鄉村本土創作和演出的扶持力度,增強農民文化生活的參與性、親切感和獲得感。」專題協商會特邀專家、北京大學教授李國新表示,以完善縣級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目錄為重點,優化面向鄉村的服務項目、數量指標、質量標準、支出責任,是促進新時代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任務。他認為,地方戲曲在農村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和獨特的文化傳承功能,應進一步推動戲曲進鄉村制度化、常態化、品質化、普及化。

搶救歷史文化留住鄉愁

全國政協委員陳際瓦認為,通過有效整合民俗節慶中的人文資源,活態化傳承民俗節慶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利於增進公民人文素養,鼓勵人們向上向善的中華人文精神。她建議,及時搶救保存口口相傳的山歌、無文字的少數民族語言,利用節慶日開展對餐飲食譜、陶瓷竹木、紡織刺繡等傳統手工藝的師徒傳承、大師點評等活動,讓它們從「櫥窗展示品」變為「人間煙火氣」,推廣建設鄉村生態文化博物館,原汁原味展示傳統農耕文化魅力,讓人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說到「鄉愁」,全國政協委員吳尚之認為,傳統村落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是鄉土文明的地標,要通過加強傳統村落的保護利用,為人們留住對故園的記憶。「要堅持保護優先的理念,防止過度開發,將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列入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和『十四五』規劃,納入推進鄉村文化振興工作協調機制,深入挖掘傳統村落的文化價值,調動農民保護利用的積極性」。吳尚之還特別列舉了調研過的安徽省黃山市黟縣宏村,2000年,該村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旅遊公司將20%的門票收入作為文物保護基金,8%的門票收入用於村民分紅及村民養老福利、房屋修繕等,同時扶持農民辦農家樂,農民增加了收入,其保護村落的積極性也調動起來了。

村莊是鄉村文明的載體。「要找準策略,在鄉村建築的傳承創新中弘揚鄉村文脈。」全國政協委員鄭大發建議,應科學把握鄉民對居住、就業、交通、環境等現代化需要,在保留原有建築結構、建築機理和歷史風貌的基礎上,為舊建築注入現代居住的新功能,同時將鄉村建築納入規劃管理範疇,統籌鄉村振興與文脈呵護,從而為老百姓塑造具有自身特色、充滿人文精神的村居空間。

在委員們看來,只有讓越來越多的文化元素融入美麗鄉村建設,才能留住最美的家園,這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應有之義。

培植互聯網+振興鄉村

湖南分會場,有關鄉村文化建設的討論熱度在委員間持續攀升。 全國政協委員呂煥斌建議,以主流媒體為依託,大力推進「文化走基層」活動。「主流媒體應當主動承擔起文化使命,不斷增強宣傳工作者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以好的傳播方式、傳播內容、文化創意,寓教於樂,真正將文化送進百姓的心裏,做鄉村文化與價值的引領者與建設者。」

呂煥斌還建議以主流媒體為載體,大力培植互聯網+的鄉村文化。「主流媒體應大膽創新數字文化服務的傳播渠道,利用智能手機等傳播渠道,推動鄉村振興和互聯網發展的深度融合,讓廣大農村早日擁有數字時代的發展活力與科技文明。」

湖南省政協常委胡彬彬走訪調研發現,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與農村實際文化需求存在脫節,不對「胃口」。「文化旨在『化人』,而不是『唬人』。」要改變農村文化基礎設施使用效率不高的問題,關鍵在於找準農民的文化需求,精準配置,差異引導,在有用、適用上下功夫,跟村民的生產生活相融合。胡彬彬建議,各地在制定和實施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時,將農耕文化遺產納入其中。「否則,農村文化建設,建設的只是軀殼,丟失的將是靈魂。」

全國政協委員李雲才認為,鄉村文化振興關鍵在於農民群眾的積極參與,建議鼓勵各個地區根據各自發展條件,制定出城鄉一體的公共服務制度、社會保障等,為人才回流農村提供根本保障。

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

在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義市灑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談及扶貧搬遷的話題,連線發言的州政協主席陳國芳感觸頗深:「我們最大限度地幫助群眾融入城鎮,但傳統文化傳承難和新市民培育難、融入難問題還較為突出。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是一個系統工程,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陳國芳建議,國家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實行差異性政策,繼續重點傾斜支持西部地區改善基礎設施和推進貧困地區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以農村留守婦女兒童老人文化關愛服務、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鄉土人才培養、文體活動廣場建設、信息基礎設施和廣播電視網絡建設、流動文化服務和鄉村旅遊為重點,編制少數民族貧困地區公共文化建設專項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