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創業者在辦公室工作。 資料圖片

「科技創新型企業是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升級的生力軍,而人才是科創型企業安身立命之本。我國的科創型企業存在很大的人才缺口,尤其是具有全球化視野、企業家精神的領軍人才。」 顧祥林委員說出了與會委員的共同感受。

顧祥林調研發現, 引才政策也仍需完善。由於目前海外人才引進的主要渠道仍是政府部門,導致科創型企業的參與度不高,人才引進的市場化程度偏低,無法全面、及時獲得科創型企業的人才需求。

他建議,第一,打破科創型企業引才體制壁壘。逐步放寬事業單位性質的高校科研院所固有體制機制的約束,針對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員在科創型企業兼職及持股方面制定更加積極的政策,並與相關單位科技轉化部門負責人溝通,充分調動相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第二,提高科創型企業在引才方面的參與度。及時調整原來以政府為引進主體的策略,政府可逐漸從台前轉向幕後,更多借助專業組織、第三方主體參與人才競爭和引進。積極搭建人才引進和配置平台,拓寬引才渠道,為科技創新型企業和海外人才牽橋搭線。

「當前,高端人才回流意願上升,應當抓住這一窗口期為我所用。」沈南鵬委員提出參考大灣區個稅優惠政策,研究制定更大範圍境外高端緊缺人才個稅補貼政策;出台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引才和就業(如國際博士後崗位)政策,定向吸引高端人才回流。

顧祥林委員進一步提出為科創型企業海外引才打造舒適的「軟環境」。政府應積極與科創型企業加強溝通,加快建設國際化的教育、醫療服務體系,改善家庭成員的配套政策,提供高水平的優質服務。建立專項服務窗口,提供一站式審批服務機制等便利措施。

胡剛委員建議以才促融,滿足科創型企業全鏈式產業創新要素供給。他提出鼓勵多形式開展產學研戰略合作,鼓勵科創型企業設立「人才基地」,鼓勵產學研單位聯合共建研發實驗室、實訓基地,共同培養工程類研究生等。另外,結合「破五唯」,做好「立實效」,提高科研人員在職稱晉陞等與科教融合、產教融合相關的社會服務成效評估佔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