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矮星WD 1856(較小的一顆)周圍的近軌道上有一顆體型較大的行星WD 1856 b運行。Vanderburg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高鈺)漫天星際的奧妙,一次又一次刷新人類認知。港大科研人員聯同國際天文團隊,今日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發表報告,表示發現了一顆完整行星靠近圍繞着小白矮星運行,可能是首顆沒有於巨星膨脹階段被摧毀的特殊案例,更印證了行星可以由外太陽系向內遷移的理論假設。

是次發現由港大太空研究實驗室成員、美國Raemor Vista觀測站科研人員Thomas G KAYE,聯同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率領的團隊發表,其新發現的行星名為WD 1856 b,約比所圍繞的白矮星WD 1856大7倍以上,而該顆白矮星相當「嬌小」,僅比地球大40%。

白矮星(white dwarf star)是太陽及同類恒星生命末期的高密度殘留物。以太陽為例,科學家推算將於50億年後大幅膨脹數百倍進入紅巨星階段,隨後則會萎縮成為白矮星。

KAYE表示,在紅巨星階段過程中,理應會完全吞沒並摧毀了內太陽系中的所有行星,但今次團隊發現,WD 1856 b竟然在理論上不應該出現的地方,圍繞着白矮星運行,「因此唯一的解釋是,它是從一個非常遙遠的安全軌道遷移過來。這顆行星到底是如何靠近已進入紅巨星階段的恒星,至今仍然是一個謎。」

行星可以從外太陽系向內遷移的說法一直存在,今次的發現成功證實了這個說法,令天文學家因此開展對其他白矮星的探索,以尋找這些倖存的遷徙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