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鵬飛

成年人的世界,眼圈泛紅是家常便飯。焦慮、無助、煎熬、掙扎之後,還是會收拾情緒,心平氣和地跌撞前行,這才是生活常態。嚎啕大哭式的情緒釋放,有,於大多數人而言,並不多。

內地年度熱播劇《三十而已》已經播完,引發的討論漣漪仍未散去。整部劇從圍繞三個將滿三十歲的都市女性展開,奢侈品牌門店的櫃姐王漫妮(江疏影飾)、走上人生巔峰的全職太太顧佳(童瑤飾)、商場物業管理公司員工鍾曉芹(毛曉彤飾)。她們各自在職場、家庭、愛情、友情之間不斷轉換穿梭的身影,是每個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始終無法繞開的關鍵詞。

江疏影塑造的王漫妮,從人設到劇情推進都流暢自然。努力打拚的櫃姐、仗義理性的閨蜜、渴望愛情的姿態、不刻意掩飾的虛榮心,都能讓觀眾從中看到熟悉的影子。職場上,面對同事之間競爭時放出的冷箭,面對出手闊綽顧客的趾高氣揚,內心善良堅持原則的王漫妮,用最大限度的隱忍,和不卑不亢的專業態度,迎面而上。愛情裏,前男友在奢侈品櫃枱前的窘迫,現男友財務自由卻腳踩雙船的貌似誠懇,都無法動搖她追求美好愛情和高品質生活兼得的生活準則。友情裏,坦誠、真摯、理性,和恰如其分的分寸感,讓人念之不忘。當她果斷放棄夾雜了不忠的愛情,和上升通道狹窄的職業,從上海短暫回到江南小鎮的老家,親情的溫熱纏繞,小鎮一眼便能望到盡頭的安逸生活,一下子讓她徹底明白,見識過更精彩的世界,屋簷下築巢的家雀,再也飛不進自己的世界了。

王漫妮的人生,跟背井離鄉漂泊在外的我們,何其相似。

年復一年的辛勞奔波,最初的夢想被灰白色的現實撞擊得遍體鱗傷。年歲在增加,激情卻消磨,十字路口特別多。每一次患得患失的抉擇,都在沖刷底線,都在加劇彷徨。不見起色的事業,沒有着落的愛情,不斷考驗堅持下去的意志。生活的洪流泥沙俱下,被裹挾其中,連一根稻草也抓不住。手足無措或者麻木的樣子,才是絕大數人最真實的表情。逃離北上廣的呼聲年年都有,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又真正有誰人看見。就像我從不相信,主動選擇逃避的人會真的遇到桃花源。

沒有回頭路可走,沒有清晰的指引,也沒有天降救世主。有的只是繼續埋頭走路,或者咬牙,換一條路繼續走。王漫妮就是如此,之前的付出和累積,看似一鋪清零,逃回老家稍作休憩,再度滿血復活,外表輕描淡寫,內裏篤定的輕舟,早已越過了萬重山。對於劇中江疏影所貢獻出的演技,我用十四個字來評價:真實自然不浮誇,坎坷起伏不做作。出道多年,一直不慍不火的江疏影,終於在三十四歲的時候,用一個走進人心的角色,為自己的事業綴上了一顆珍珠。

相較之下,童瑤飾演的顧佳,角色設定過於完美。以致童瑤的表演,有些程式化。譬如,在完美妻子、理性母親、獨立女兒、優質閨蜜、良心商人之間轉換時,表現方式顯得單一固化,呈現角色不同狀態時的層次感,也因此較弱。觀劇時,總有一種出戲的面具感。現實的人生,是需要戴面具,更需要真性情自然而然的流露。童瑤在全劇中,最大的表演驚喜,出現在丈夫出軌後,她來到閨蜜王漫妮家,終於忍不住撕心裂肺地哭了一聲。直戳人心的情緒,釋放得真實而慘烈。

毛曉彤飾演的鍾曉芹,笑容溫婉極具治癒系。但不得不說鍾曉芹這個角色設定太擰巴了,好脾氣有耐心的員工、懵懂萌蠢無主見的妻子、愛憎分明神經大條的閨蜜、腦洞大開一夕成名的作家……如此多面的人性雜糅在一起,觀劇時如影隨形的分裂感,始終無法消除。鍾曉芹的劇情設置瑕疵也較多,離婚離得奇怪,復婚復得彆扭,成名成得離譜。以我淺見,劇中鍾曉芹的經歷,並非是現實生活的投射,而是編劇自身幻想在劇裏的一次極大滿足吧。

這部劇之所以爆紅,王漫妮看似慘淡的人生,引起的巨大共鳴,應該是主因。每個漂泊在外的人,都有一番與之情節不同感觸相近的人生感慨。

不信,你問問離你最近的一個港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