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方俊明、李紫妍、黃寶儀、帥誠 珠海報道)第十五屆珠海航展17日閉幕。主辦方透露,在為期6天的展覽中,簽訂總值約2,856億元(人民幣,下同)合作協議,成交各種型號飛機1,195架,較上屆增長超一倍,吸引近60萬人參觀。航展期間,參展的「大國重器」星光熠熠,新興產業動能澎湃,「空天海陸」裝備展現中國科技實力,以「新質生產力」引領未來。有專家指出,本屆珠海航展除了展現中國的自信與開放,還傳遞維護和平與開放合作的願景。
文匯報
回顧1996年第一屆珠海航展,國產最好的軍用飛機只有殲-8Ⅱ、殲7,但俄羅斯參展的蘇-27,性能要比國產好得多。而民用飛機只有空客、波音,均是世界上主流的客機,當時中國只有買飛機的份。到2010年第八屆珠海航展,「中國製造」奏響航展的主旋律,從戰機到無人機,從民用大飛機到支線機,從直升機到水陸兩棲機等,均全面滲透着「中國血統」。其中,國產第三代戰鬥機殲-10裝備部隊,綜合作戰效能達到國際同類戰鬥機的先進水平;而國產大型客機C919也首度揭開「面紗」。
文匯報
今年的中國航展首次實現了「陸、海、空、天、電、網」全覆蓋,不僅展覽面積和領域在不斷擴大,我們也通過本屆航展展出的各類裝備模型看到了中國裝備發展的未來。
吴承祐
來自瑞典的斯凱孚提供與旋轉軸周邊相關的產品及解決方案,從20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參與多個中國重點民航飛機的軸承開發和配套工作。目前參與了多種民用直升機型號和中國國產商用固定翼飛機的研製開發,軸承產品應用於旋翼、操縱系統等,在長三角地區擁有本地化產線。
文匯報
「電子對抗技術主要體現在干擾敵方通信、破壞敵方偵察系統和保護己方通信系統等方面。」中國電子展區有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干擾敵方通信系統,可以迷惑、分散和瓦解敵方指揮系統。同時,通過保護己方通信系統,確保在複雜電磁環境中正常運行。這些技術的應用極大地影響了現代戰爭的勝負。
文匯報
電子對抗技術在現代戰爭中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目前各國都在不斷投入資源和技術力量以提升自身的電子對抗能力。國產「電子對抗」沙盤首次亮相本屆珠海航展的中國電子展區,融合通信對抗、雷達對抗、光電對抗等打擊干擾手段,還原作戰場景,吸引大批觀眾觀看「大呼過癮」,驚嘆國家軍事「軟殺傷」能力持續提升。
梁美玲
顯示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