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Internet Explorer、Microsoft Edge 或Safari。
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爆料熱線
熱門搜尋:
全部
下拉
全部
即時
報紙
圖集
視頻
從新到舊
下拉
從新到舊
從舊到新
搜全文 
下拉
全文
標題
關鍵字
列表菜單 列表菜單
卡片菜單 卡片菜單
教師體育節開幕 凝聚教育力量迎全運盛會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主辦、香港賽馬會冠名贊助,中聯辦教科部、教育局及康文署支持的「第十五屆教師體育節——教育界喜迎全運會・教師體育競賽巡禮」昨日揭幕。本屆活動以「喜迎全運」為主題,貫穿全年舉辦九項賽事,包括躲避盤、羽毛球、乒乓球、輕排球、三人籃球、五人足球、保齡球、跳繩、飛鏢,亦特設「大灣區教師聯誼賽」,促進區域教育交流,將體育精神融入教育現場;結合粵港澳合辦「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及教聯會成立50周年雙重里程碑,吸引逾1,200名教育工作者參與,展現教育界團結向上的精神。 開幕典禮當日同步舉行輕排球賽事,24支參賽隊伍激烈競逐,最終教師賽由「SCWFL」摘冠,「DLMS」及「新界人」「志誠之友」分獲亞、季、殿軍;師生賽由「潮中『師』吼功(潮州會館中學)」奪冠,「何紅紅隊(鳳溪第一中學)」、「香港扶幼會許仲繩紀念學校」、「文理書院(香港)」分獲分獲亞、季、殿軍,為賽事揭開精彩序幕。此外,教師賽冠軍更獲得香港航空贊助機票5套,師生賽冠軍則獲創新方贊助橫琴國家地理探險家中心樂園門票。
發佈時間
任智鵬
收藏
取消收藏
中學生創新工程方案 馬路3層發電仿避暑宮廷降溫 助力邁碳中和
非牟利機構青年成就香港部與奧雅納工程顧問正在舉行「bE inspired!創想我城比賽」,吸引全港44間中學逾320名中二至中五學生組成過百支隊伍,設計創新綠色解決方案,以助香港達至碳中和,建構可持續發展社區。
發佈時間
任智鵬
收藏
取消收藏
學生科學比賽2025 香港新世代各施各法為「罕見疾病」研良方
由教育局、香港青年協會及香港科學館聯合主辦的「香港學生科學比賽2025」昨日圓滿落幕,本屆比賽以「罕見疾病」為主題,吸引全港221支中學隊伍參賽,經過激烈角逐,最終4支隊伍脫穎而出,分別奪得初中及高中組別發明品和研究項目冠軍。比賽不僅展現香港學子的科學創意,更體現年輕一代運用科技解決社會問題的熱忱與能力。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在頒獎禮上致辭時指出,比賽創設了難得的學習平台,不但提升同學對科學和科技的興趣,還增強他們的科學知識與探究能力,激發創新思維。為配合國家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支持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教育局在中小學大力推動 STEAM 教育和數字教育,並會繼續與不同持份者協作,為同學提供更多元的學習機會,培養科學素養及創新精神。
發佈時間
任智鵬
收藏
取消收藏
「中國航天日」設港分站活動 解放軍航天員首任大隊長勉港生培養吃苦精神 「未來航天隊伍少不了港澳孩子們」
航天日香港分站活動吸引了數百名師生參與,申行運擔任講座嘉賓,與港生們分享航天的基本知識、航天員的選拔標準、訓練過程,以及在太空生活的點滴。
發佈時間
文匯報
收藏
取消收藏
20學童膺「小航天員」「小載荷專家」
「小航天員」:6分鐘面試內展優勢難度大
發佈時間
文匯報
航天
收藏
取消收藏
科大率先試用首個港產AI大模型HKGAI V1 支援兩文三語 推動教育創新
香港科技大學今日宣布,該校師生由即日起,可率先免費試用由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發中心(HKGAI)開發、本港首個自主研發的人工智能大語言模型(LLM)HKGAI V1。該模型早前已率先獲特區政府多個部門的公務員試用,是次進一步開放予科大師生,使科大成為全港首家試用此模型的學府,是該校於人工智能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同時釋放教學潛能,有利推動更多創新意念、研究協作及負責任的AI應用實踐。
發佈時間
任智鵬
收藏
取消收藏
教大與港人子弟學校共辦排球活動 以運動促深港融合
深圳市普林云海港人子弟學校、福田區關工委、梅林街道辦與香港教育大學近日共同主辦排球社區親子活動,50名體育學系師生赴福田區梅林街道參與「輕排球聯賽」,促進深港青少年體育交流。 在健康與體育學系高級講師陳靖逸帶領下,教大46名持輕排球二級指導員證書的學生,為深圳學生及社區居民提供專業排球指導。港籍教練與深圳學生組成「混編戰隊」,通過實戰訓練促進兩地青少年交流。活動期間,兩地師生還共同參與了社區親子排球互動環節。陳靖逸表示,此次「PE Community Service Learning in Greater Bay Area」項目不僅傳授運動技能,更讓香港青年通過服務學習增進對大灣區的認識。
發佈時間
陸雅楠
收藏
取消收藏
科大辦首個100%AI技術創作的「AI電影節」
港產電影展示獨特的內涵,是發展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重要助力。面對AI浪潮對電影行業的革新,香港科技大學日前舉辦大中華區首個完全利用AI技術創作的100%「AI電影節」,為香港電影注入新型動力,展現科技與藝術融合的無限可能,為學界與藝術界的跨界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本屆電影節收錄全球逾80個國家和地區、700多部全AI生成的短片作品,並從中選出三部優秀作品,獲頒發多個獎項。 「最佳影片獎」由艾美獎提名編劇Nik Kleverov奪得,其哲思短片《Memory Maker》描繪戰後人類淪為機械附庸的世界,從而引發對人類與機器關係的深度思辨,極具AI電影製作經驗的Jeff Synthesized則憑藉《Newton’s Cradle》榮膺「前沿獎」。而由青年導演葉志祥製作,以聚焦抗戰老兵半世紀歸家歷程的短片《當歸》,不僅摘得「最佳敘事獎」,更獲「觀眾票選獎」。
發佈時間
陸雅楠
收藏
取消收藏
港人子弟學校成立網球學院 並啟動首個百萬獎學金 助我國青年衝擊世界頂尖名校
普林云海港人子弟學校與全英體育攜手成立的「普林云海全英網球學院」(Princeton Skylake AE Tennis Academy)日前舉行成立典禮,同時啟動國內首創的「百萬獎學金體育爬藤計劃」,旨在培養兼具卓越運動技能與學術潛力的國際化體育人才,助力國家青少年通過網球特長衝擊世界頂尖名校。 普林云海港人子弟學校總校長葉賜添表示:「學院的成立是學校在『學術+體育』雙A教育道路上邁出的堅實一步。我們引進國際頂尖網球訓練體系和教育資源,致力培養國際體育人才。『百萬獎學金體育爬藤計劃』將為表現優異的學生提供實質支持。」
發佈時間
陸雅楠
收藏
取消收藏
聖若瑟書院150週年視藝展「Up and Coming」 見證學生藝術成長軌跡
適逢創校150週年誌慶,聖若瑟書院首度舉辦視覺藝術公開展,昨日起至4月20日假灣仔香港藝術中心呈獻多件學生創作。展題「Up and Coming」呼應校慶主題「信守使命,勇敢前行」,寓意著成長、探索與嶄新的開端。展覽匯聚近年學生的創作精粹,涵蓋若瑟夫在藝術上的成長軌跡。作品如「紮染燈籠」和「山海經寶可夢卡」等則讓學生以現代視角重新演繹中國傳統文化。每位初中學生均透過視藝課程與多項跨學科項目培養創意,包括在「珊瑚布染」和「渠蓋設計」等跨學科專題中,以3D打印技術實踐環保理念。
發佈時間
陸雅楠
收藏
取消收藏
港大卓越及共融實踐大獎 表揚支援SEN教職員
香港大學早前舉行2024-25年度「卓越及共融實踐大獎」頒獎典禮,表彰五位在推動共融及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方面有卓越表現的教職員。本屆的得獎者均由已登記特殊學習需要支援服務(SEN Support)的學生提名,再經評審嚴謹選出。被提名的教職員除了提供基本和合理的調適外,更付出額外的時間和精力,並採用科技來支援學生,他們對學生的關懷和鼓勵,讓一眾學生跨越障礙、發揮潛能。
發佈時間
任智鵬
收藏
取消收藏
香島賀79周年校慶 守正創新為港為國家育人才
香島中學79周年校慶暨香島中學校友會66周年會慶聯歡聚餐於2025年4月3日圓滿結束,嘉賓、校友和教職員工代表逾920人出席了盛宴。
發佈時間
任智鵬
收藏
取消收藏
諾貝爾獎得主聚科大:以好奇心為舟 航向科學卓越之境
香港科技大學與與香港北京高校校友聯盟,日前舉辦「我與科學家在一起:諾貝爾獎得主走進科大」主題活動,邀得三名諾貝爾獎得主,與近200名師生和嘉賓作現場交流。作為今年「香港世界青年科學大會」暨「香江諾貝論壇」的亮點之一,活動吸引了約2,000名來自內地各個高等院校的線上觀眾參與,共同交流如何推動跨學科創新,以及連結本地科研社群與全球思想領袖。
發佈時間
任智鵬
收藏
取消收藏
理大邀諾貝爾獎得主分享科研前沿思維
香港理工大學與香港北京高校校友聯盟日前在2025年第二屆「香港世界青年科學大會」,舉辦「我與科學家在一起」主題活動。兩位諾貝爾獎得主,2010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Andre GEIM教授及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Harvey James ALTER教授走進理大校園擔任主題講者,吸引逾150名理大師生、學者以及科研人員出席,以及超過12萬人透過不同社交媒體平台線上參與,共同探討科學前沿議題。
發佈時間
任智鵬
收藏
取消收藏
聖若瑟150周年校慶譜新篇 DeepSeek人機對弈展智慧
為慶祝150周年校慶,聖若瑟書院主辦,中國香港國際象棋總會協辦的第二屆「SJC Cup國際象棋冠軍賽」日前圓滿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8位頂級棋手經過兩天激烈角逐,最終哈薩克選手ABILMANSUR ABDILKHAIR以全勝戰績勇奪總冠軍,展現超凡棋藝。 賽事壓軸環節特別安排了冠軍與AI系統DeepSeek的表演賽,華為及字節跳動以為賽事提供技術支持,確保AI對弈環節順利進行。惟總冠軍選手棋差一著,不敵DeepSeek。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科學儀器社有限公司負責人車弘健觀賽後表示:「這場人機對弈不僅精彩絕倫,更展現了科技與人類智慧的完美交融,SJC Cup賽事成功搭建了國際交流平台。」立法會議員邱達根在開幕日與DeepSeek試玩後指出,AI技術為棋手開拓了更廣闊的思考維度。
發佈時間
任智鵬
收藏
取消收藏
理大學者研究香港霓虹燈文化 榮獲國家教育部科研優秀成果獎
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副教授郭斯恆帶領的研究項目「霓虹黯色:香港街道視覺文化記錄」詳細探討了香港霓虹燈的視覺文化,更將研究成果輯錄成書,以文字和圖片記錄霓虹燈招牌的獨特視覺魅力。項目最近獲國家教育部頒發「第九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普及讀物獎,成果備受肯定。
發佈時間
劉美顏
收藏
取消收藏
教師體育節開幕 凝聚教育力量迎全運盛會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主辦、香港賽馬會冠名贊助,中聯辦教科部、教育局及康文署支持的「第十五屆教師體育節——教育界喜迎全運會・教師體育競賽巡禮」昨日揭幕。本屆活動以「喜迎全運」為主題,貫穿全年舉辦九項賽事,包括躲避盤、羽毛球、乒乓球、輕排球、三人籃球、五人足球、保齡球、跳繩、飛鏢,亦特設「大灣區教師聯誼賽」,促進區域教育交流,將體育精神融入教育現場;結合粵港澳合辦「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及教聯會成立50周年雙重里程碑,吸引逾1,200名教育工作者參與,展現教育界團結向上的精神。 開幕典禮當日同步舉行輕排球賽事,24支參賽隊伍激烈競逐,最終教師賽由「SCWFL」摘冠,「DLMS」及「新界人」「志誠之友」分獲亞、季、殿軍;師生賽由「潮中『師』吼功(潮州會館中學)」奪冠,「何紅紅隊(鳳溪第一中學)」、「香港扶幼會許仲繩紀念學校」、「文理書院(香港)」分獲分獲亞、季、殿軍,為賽事揭開精彩序幕。此外,教師賽冠軍更獲得香港航空贊助機票5套,師生賽冠軍則獲創新方贊助橫琴國家地理探險家中心樂園門票。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中學生創新工程方案 馬路3層發電仿避暑宮廷降溫 助力邁碳中和
非牟利機構青年成就香港部與奧雅納工程顧問正在舉行「bE inspired!創想我城比賽」,吸引全港44間中學逾320名中二至中五學生組成過百支隊伍,設計創新綠色解決方案,以助香港達至碳中和,建構可持續發展社區。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學生科學比賽2025 香港新世代各施各法為「罕見疾病」研良方
由教育局、香港青年協會及香港科學館聯合主辦的「香港學生科學比賽2025」昨日圓滿落幕,本屆比賽以「罕見疾病」為主題,吸引全港221支中學隊伍參賽,經過激烈角逐,最終4支隊伍脫穎而出,分別奪得初中及高中組別發明品和研究項目冠軍。比賽不僅展現香港學子的科學創意,更體現年輕一代運用科技解決社會問題的熱忱與能力。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在頒獎禮上致辭時指出,比賽創設了難得的學習平台,不但提升同學對科學和科技的興趣,還增強他們的科學知識與探究能力,激發創新思維。為配合國家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支持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教育局在中小學大力推動 STEAM 教育和數字教育,並會繼續與不同持份者協作,為同學提供更多元的學習機會,培養科學素養及創新精神。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中國航天日」設港分站活動 解放軍航天員首任大隊長勉港生培養吃苦精神 「未來航天隊伍少不了港澳孩子們」
航天日香港分站活動吸引了數百名師生參與,申行運擔任講座嘉賓,與港生們分享航天的基本知識、航天員的選拔標準、訓練過程,以及在太空生活的點滴。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20學童膺「小航天員」「小載荷專家」
「小航天員」:6分鐘面試內展優勢難度大
發佈時間
航天
收藏
取消收藏
科大率先試用首個港產AI大模型HKGAI V1 支援兩文三語 推動教育創新
香港科技大學今日宣布,該校師生由即日起,可率先免費試用由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發中心(HKGAI)開發、本港首個自主研發的人工智能大語言模型(LLM)HKGAI V1。該模型早前已率先獲特區政府多個部門的公務員試用,是次進一步開放予科大師生,使科大成為全港首家試用此模型的學府,是該校於人工智能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同時釋放教學潛能,有利推動更多創新意念、研究協作及負責任的AI應用實踐。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教大與港人子弟學校共辦排球活動 以運動促深港融合
深圳市普林云海港人子弟學校、福田區關工委、梅林街道辦與香港教育大學近日共同主辦排球社區親子活動,50名體育學系師生赴福田區梅林街道參與「輕排球聯賽」,促進深港青少年體育交流。 在健康與體育學系高級講師陳靖逸帶領下,教大46名持輕排球二級指導員證書的學生,為深圳學生及社區居民提供專業排球指導。港籍教練與深圳學生組成「混編戰隊」,通過實戰訓練促進兩地青少年交流。活動期間,兩地師生還共同參與了社區親子排球互動環節。陳靖逸表示,此次「PE Community Service Learning in Greater Bay Area」項目不僅傳授運動技能,更讓香港青年通過服務學習增進對大灣區的認識。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科大辦首個100%AI技術創作的「AI電影節」
港產電影展示獨特的內涵,是發展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重要助力。面對AI浪潮對電影行業的革新,香港科技大學日前舉辦大中華區首個完全利用AI技術創作的100%「AI電影節」,為香港電影注入新型動力,展現科技與藝術融合的無限可能,為學界與藝術界的跨界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本屆電影節收錄全球逾80個國家和地區、700多部全AI生成的短片作品,並從中選出三部優秀作品,獲頒發多個獎項。 「最佳影片獎」由艾美獎提名編劇Nik Kleverov奪得,其哲思短片《Memory Maker》描繪戰後人類淪為機械附庸的世界,從而引發對人類與機器關係的深度思辨,極具AI電影製作經驗的Jeff Synthesized則憑藉《Newton’s Cradle》榮膺「前沿獎」。而由青年導演葉志祥製作,以聚焦抗戰老兵半世紀歸家歷程的短片《當歸》,不僅摘得「最佳敘事獎」,更獲「觀眾票選獎」。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港人子弟學校成立網球學院 並啟動首個百萬獎學金 助我國青年衝擊世界頂尖名校
普林云海港人子弟學校與全英體育攜手成立的「普林云海全英網球學院」(Princeton Skylake AE Tennis Academy)日前舉行成立典禮,同時啟動國內首創的「百萬獎學金體育爬藤計劃」,旨在培養兼具卓越運動技能與學術潛力的國際化體育人才,助力國家青少年通過網球特長衝擊世界頂尖名校。 普林云海港人子弟學校總校長葉賜添表示:「學院的成立是學校在『學術+體育』雙A教育道路上邁出的堅實一步。我們引進國際頂尖網球訓練體系和教育資源,致力培養國際體育人才。『百萬獎學金體育爬藤計劃』將為表現優異的學生提供實質支持。」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聖若瑟書院150週年視藝展「Up and Coming」 見證學生藝術成長軌跡
適逢創校150週年誌慶,聖若瑟書院首度舉辦視覺藝術公開展,昨日起至4月20日假灣仔香港藝術中心呈獻多件學生創作。展題「Up and Coming」呼應校慶主題「信守使命,勇敢前行」,寓意著成長、探索與嶄新的開端。展覽匯聚近年學生的創作精粹,涵蓋若瑟夫在藝術上的成長軌跡。作品如「紮染燈籠」和「山海經寶可夢卡」等則讓學生以現代視角重新演繹中國傳統文化。每位初中學生均透過視藝課程與多項跨學科項目培養創意,包括在「珊瑚布染」和「渠蓋設計」等跨學科專題中,以3D打印技術實踐環保理念。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港大卓越及共融實踐大獎 表揚支援SEN教職員
香港大學早前舉行2024-25年度「卓越及共融實踐大獎」頒獎典禮,表彰五位在推動共融及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方面有卓越表現的教職員。本屆的得獎者均由已登記特殊學習需要支援服務(SEN Support)的學生提名,再經評審嚴謹選出。被提名的教職員除了提供基本和合理的調適外,更付出額外的時間和精力,並採用科技來支援學生,他們對學生的關懷和鼓勵,讓一眾學生跨越障礙、發揮潛能。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香島賀79周年校慶 守正創新為港為國家育人才
香島中學79周年校慶暨香島中學校友會66周年會慶聯歡聚餐於2025年4月3日圓滿結束,嘉賓、校友和教職員工代表逾920人出席了盛宴。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諾貝爾獎得主聚科大:以好奇心為舟 航向科學卓越之境
香港科技大學與與香港北京高校校友聯盟,日前舉辦「我與科學家在一起:諾貝爾獎得主走進科大」主題活動,邀得三名諾貝爾獎得主,與近200名師生和嘉賓作現場交流。作為今年「香港世界青年科學大會」暨「香江諾貝論壇」的亮點之一,活動吸引了約2,000名來自內地各個高等院校的線上觀眾參與,共同交流如何推動跨學科創新,以及連結本地科研社群與全球思想領袖。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理大邀諾貝爾獎得主分享科研前沿思維
香港理工大學與香港北京高校校友聯盟日前在2025年第二屆「香港世界青年科學大會」,舉辦「我與科學家在一起」主題活動。兩位諾貝爾獎得主,2010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Andre GEIM教授及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Harvey James ALTER教授走進理大校園擔任主題講者,吸引逾150名理大師生、學者以及科研人員出席,以及超過12萬人透過不同社交媒體平台線上參與,共同探討科學前沿議題。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聖若瑟150周年校慶譜新篇 DeepSeek人機對弈展智慧
為慶祝150周年校慶,聖若瑟書院主辦,中國香港國際象棋總會協辦的第二屆「SJC Cup國際象棋冠軍賽」日前圓滿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8位頂級棋手經過兩天激烈角逐,最終哈薩克選手ABILMANSUR ABDILKHAIR以全勝戰績勇奪總冠軍,展現超凡棋藝。 賽事壓軸環節特別安排了冠軍與AI系統DeepSeek的表演賽,華為及字節跳動以為賽事提供技術支持,確保AI對弈環節順利進行。惟總冠軍選手棋差一著,不敵DeepSeek。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科學儀器社有限公司負責人車弘健觀賽後表示:「這場人機對弈不僅精彩絕倫,更展現了科技與人類智慧的完美交融,SJC Cup賽事成功搭建了國際交流平台。」立法會議員邱達根在開幕日與DeepSeek試玩後指出,AI技術為棋手開拓了更廣闊的思考維度。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理大學者研究香港霓虹燈文化 榮獲國家教育部科研優秀成果獎
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副教授郭斯恆帶領的研究項目「霓虹黯色:香港街道視覺文化記錄」詳細探討了香港霓虹燈的視覺文化,更將研究成果輯錄成書,以文字和圖片記錄霓虹燈招牌的獨特視覺魅力。項目最近獲國家教育部頒發「第九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普及讀物獎,成果備受肯定。
發佈時間
收藏
取消收藏
顯示更多

點擊排行

新聞回顧
上一個月
2020
顯示年
7
顯示月
下一個月
點擊前往下載香港文匯網APP以獲得更多體驗 APP  下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