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宏立 香港理大工商管理博士、香港銀行學會審核委員會委員、香港董事學會培訓委員會委員、香港學術及職業評審局專家
亞洲持續湧現不少產業先鋒,以驚人的魄力和毅力,帶領團隊從0到1,建立起新產業,從而對其身處國家的經濟崛起作出卓越貢獻。本欄特此概述他們的貢獻及分析他們的成功之道。
「現代」洞燭機先 布局新能源車
筆者早前閱讀一篇有關韓國車企「現代」(Hyundai)報道,報道稱「現代」洞燭機先,以氫燃料電池和超長續航 EREV 增程型電動車,全面布置新能源電動車。憑新科技及人本設計硬實力,突圍紅海巿埸,躍升全球為銷量第三大品牌,其品牌「Hyundai WAY」強調移動與能源的雙軸發展,並以「以人為本」為核心理念,貫穿產品設計與技術創新。現代也同步推進 BMS 電池管理、AI系統導入與車聯網系統整合,實現智慧化與永續發展雙軌並行,以維持其競爭力。
筆者認為。這要歸因於其創始人鄭周永的苦心耕耘。鄭周永認為,一個人用10 倍的幹勁去工作,就會得到10倍的回報。於是他每天4時起床,聽取匯報、閱覽報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施工現場。他總結「現代精神」為「創造、開拓、剛毅和勤儉」。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華為勤於學習 善用模型制定戰略
1987年,任正非與合夥人拿着2萬元註冊華為公司。38年後,這家誕生在一間破舊廠房裏的小企業,改寫了中國乃至世界通訊製造業的歷史。華為是一家學習型企業,它的高級管理顧問吳春波對此有一總結:華為向外國學習美國的創新、日本的精益、德國的規範。」華為也向其他企業學習,包括海底撈、順豐快遞。為了向更高強度學習出發,任正非請了數位教授做顧問,並和他們的辦公室相鄰,只要有時間,他就會跟教授們在一起辯論問題。
筆者看過《戰略解碼:華為等公司戰略落地的利器》一書,對任正非管理華為有進一步了解。華為2006 年引入業務領先模型(business leadership model, BLM),以便在制定公司戰略規劃中使用。BLM 的上方是領導力,下方是價值觀,左半部是基於價值觀驅動的業務設計,主要包括市埸洞察、戰略意圖、創新焦點,業務設計,右半部分是鏈接戰略制定與執行。
由此可見華為管理的系統化,任正非的成功並非偶然。在美國政府試圖限制中國獲取海外製造的高端芯片之際,華為成為中國芯片戰略布局的主力軍,旗艦昇騰系列芯片產量將於2026年翻一倍至60萬片。由此可見,任正非的凝聚力、堅持及任事風格,起了關鍵作用。
正如法國大文豪雨果所言:「生活,就是面對現實,就是越過障礙去注視未來。」像鄭周永、任正非這樣,高瞻遠矚、可拓未來的現代產業先鋒成功經驗,彌足珍貴。筆者期待,香港出現更多洞悉大趨勢的企業人,帶引香港產業更上一台階。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