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保僑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香港互動市務商會創會及榮譽會長
隨着《新田科技城創科產業發展規劃概念綱要》正式出爐,香港創科發展踏入最具實質意義的戰略新階段。這份規劃不單是一紙土地開發藍圖,更是香港決心擺脫單一金融經濟依賴,邁向「南金融、北創科」雙引擎發展格局的關鍵宣言。
新田這片昔日的魚米之鄉,即將蛻變為承載香港未來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基地。長期以來,香港創科生態受限於「只研不產」。本地大學科研出眾,但受制於缺乏商品化及製造空間,導致科研成果在商品化階段流失。新田科技城約210公頃的創科用地,配合河套香港園區,正好填補了這塊缺失的拼圖。規劃明確將新田定位為「原型、中試及量產」基地,讓科研成果可在本地完成產業化流程。
特別是對於需要在港進行高增值工序的企業而言,只要產品在港的增值部分達到特定比例,即可申請「香港製造」認證,將大幅提升香港在全球高端供應鏈中的話語權。
特設「戰略留白區」 兼顧現在與未來
空間布局上,新田科技城展現了具前瞻性的產業邏輯,摒棄了傳統工業區的單一堆砌模式,改以「三紐三帶」作為發展骨幹。
由北面的河套樞紐對接生命健康科技,利用地利優勢承接深港科研合作成果;中間的洲頭樞紐則聚焦人工智能、機械人及微電子等需要較大測試空間的先進製造業;南端的麒麟樞紐更特設「戰略留白區」,為量子計算或未來新興技術預留發展彈性。這種布局既照顧了現有優勢產業,亦為長遠科技變革預留空間。
引入「平台公司」 確保有持續導向
為在十年內完成如此龐大的產業升級,傳統工務模式顯難以滿足效率需求。因此,引入「平台公司」的開發模式成為規劃的一大亮點。透過政府全資擁有的上層架構確保持續的產業導向,同時在下層運作中引入市場力量與靈活機制,這種「有為政府」與「高效市場」的結合,有望突破過往基建發展緩慢的瓶頸,加快土地平整與配套落成,確保產業能如期落地。
目標「產城融合」 平衡生活與工作
此外,新田科技城的規劃核心是「產城融合」。過往的經驗證明,科學園區若缺乏生活配套,難以留住頂尖人才。新田的規劃將人才公寓、商業綜合體、休閒設施與創科用地有機結合,致力打造宜業宜居的科技社區。這不僅解決科研人員的通勤問題,更為國際專才提供安居樂業的創新環境,形成生活與工作的創科生態圈。
展望未來,新田科技城全面運作後,預計每年能為香港帶來逾2,500億元的經濟貢獻,並創造超過30萬個優質職位。這組數據不只是經濟效益的展現,更象徵香港年輕一代將擁有更多投身高端科技與先進製造的機遇。新田科技城的成功落實,將標誌着香港創科產業由願景走向實體,真正成為推動本地經濟升級轉型的強大引擎。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