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良心茶遊記】空中的血與火(下)

2025-11-28 04:04:20 副刊
●駝峰航線美軍指揮官騰納爾 作者供圖

●良心

羅斯福為緩和各方壓力,被迫又臨陣換將,任命威廉·騰納爾將軍為第四任駝峰空運指揮官,並給騰納爾下達了「減少事故率,增加運輸量」的命令。騰納爾之前主要在美國陸軍航空隊負責運輸機調度,他參與過北非戰場的物資運輸行動,積累了大規模空運組織經驗。臨危受命的騰納爾在1944年8月抵達印度賈布瓦空軍基地。賈布瓦空軍基地位於阿薩姆邦的迪布魯格爾地區,靠近中印邊境,距離緬甸約80公里。基地始建於1939年,是二戰期間中緬印駝峰航線的中轉站。騰納爾就在此指揮駝峰空運。現在的賈布瓦基地已是印度空軍在東北部的最大戰鬥基地,為印度北方邊境東段針對中國的基地之一。

騰納爾畢業於西點軍校,是飛虎隊首領陳納德的學生,他和陳納德將軍一樣酷愛飛機,是飛行天才、飛機大王。為了熟悉駝峰航線飛行的全部感受和一切飛行技巧,騰納爾剛到任,就親自駕駛一架滿載軍用物資的C-46運輸機,帶着他的隨行飛行員和軍事助手,在毫無經驗的情況下,實現了飛越駝峰的探險。此後騰納爾馬不停蹄地展開了駝峰空運情況和飛機失事原因的全面考察。通過飛行體驗和一系列考察調研後,騰納爾充分認識到,在地形和氣候都異常艱險的駝峰航線安全飛行,飛行員的素質和技能最為重要,同時至關重要的是飛機的機型和性能。

「駝峰航線」被後世史家慣稱為「二戰」飛機墳場。當年的運輸機裝配落後,機上沒有現代加壓機艙和抗風能力。一旦天氣不好,飛行員必須在雲霧中穿行,撞山概率直線上升。更糟糕的是,很多飛行員發現自己常在雲層中「盲飛」,儀錶失靈,無線電斷線,全靠感覺摸索方向,稍微偏一點就可能撞上山體。導航設備的不足、無線電信標的缺失以及受訓人員的嚴重短缺,都為航線的順暢運行帶來了極大的挑戰。而且駝峰航線途經地處偏遠,飛行所需的零件和補給供應尤為緊張,導致飛機維護和發動機修理經常面臨延誤,飛行人員甚至被派往喜馬拉雅山麓,從飛機殘骸中搜集零件以維修編隊中其餘的飛機。

最初的駝峰空運是由是道格拉斯DC-2、DC-3和C-47、C-53(經改裝的的C-47)運輸機完成。這些飛機的有效載荷並不適合高負載的高空作業,且不能達到一定高度以飛越山區地形,這使得飛機不得不通過非常危險的迷宮般的喜馬拉雅山隘航行。1942年底開始使用的C-87和C-109燃油專用運輸機,提高了運輸噸位,它們較強的高空飛行能力能夠直接飛越海拔15,000至16,000英尺的山峰,可減少穿行危險的山隘。但這兩種飛機的事故率較高且不適用於當時所用的機場。從1943年4月起,C-46開始在駝峰航線執行飛行任務,並且成為駝峰航線的主力機種。C-46是一種比以往任何一種雙發運輸機飛得更快更高的渦輪增壓雙引擎飛機,且載荷也比C-47及C-87高。C-46在1943年到1945年間一直擔負着駝峰航線從印度向中國運輸大量戰略物資的重任。然而C-46也有很多嚴重缺陷,最危險的是它的油管容易斷裂,造成起火以至空中爆炸!從印度到中國的崇山峻嶺中墜毀了很多架C-46。

騰納爾在選擇好飛機機型和培訓好優秀飛行員的基礎上,嚴格飛行安全管理,並展開技術革新等多方面改革。他首先重組了後勤和維修體系,統一改裝不同型號飛機,採用流水線維修法(PLM)縮短飛機檢修時間,並加強飛行員培訓,確保飛行員適應性訓練與機型匹配。有針對性地採取各項安全飛行指示。同時騰納爾在全球範圍內,緊急徵調相關空軍技術人員,從國民警衛隊、預備役及民間招募飛行員,並設立長灘基地,統一飛行員適應性訓練。在這些改革的基礎上,騰納爾又通過優化航線規劃、增加基地數量、引入夜間運輸等措施提高運輸量。

他於1944年底引入C-54運輸機,開闢第二條進入中國的航線。C-54運輸機(綽號「空中霸王」)是美國道格拉斯公司研製的四發動機活塞式遠程軍用運輸機,於1942年2月首飛,3月26日完成首次交付使用。該機型基於DC-4A客機改進,共生產1,242架,是二戰期間美軍主要遠程運輸工具,服役一直至1974年。C-54最高速度每小時441公里;最大航程6,276公里;最大起飛重量約33噸,可容納50名士兵或48名乘客。

C-54是二戰期間美軍主要遠程運輸機,1947年曾參與「鯰魚行動」幫助中共人員撤離南京。1947年2月底,國民黨政府限期中共駐南京、上海、重慶辦事處人員撤離。經中共代表與美方緊急磋商後,美方同意提供交通工具協助中共人員撤離南京,行動由駐華美軍顧問團航空分隊執行,代號「鯰魚行動」。美方先用美軍卡車將中共人員及家屬安全送達南京大校場機場,然後讓他們轉乘兩架美軍運輸機(C-47和C-54)飛往延安,其中C-54專用於運送中共代表處負責人。共有74位中共代表處工作人員及家屬安全撤離。

通過騰納爾的一系列努力,駝峰空運顯著提升了運輸效率,同時大幅降低了事故率。騰納爾上任一年後,月運輸量提高到72,000噸,比1943年底的運輸量提高了6倍。及至日本投降前的最後一個月,每天有600架運輸機飛越駝峰,降落在中國機場,平均每一分半鍾一架。事故紀錄則降低到半數以下,若以事故率最低的月份為計,損失的飛機僅僅是以前最高月份的十五分之一。1945年8月1日,騰納爾指揮駝峰空運創歷史最高紀錄:單日2,236次飛越駝峰,零事故,運輸物資500噸。

西方記者的報道高度讚揚騰納爾,稱騰納爾「將駝峰空運從死亡陷阱轉變為高效生命線」,騰納爾因此被譽為「美國空運之父」,其管理經驗至今仍被視為航空物流的經典。騰納爾於1948年又因指揮柏林空運而聞名。1948年斯大林封鎖西柏林期間,他主導盟軍空運行動,15個月內出動飛機27.7萬架次,運送210萬噸物資,而事故損失飛機僅7架,創下空運效率紀錄。朝鮮戰爭期間,騰納爾曾參與長津湖戰役,擔任美軍作戰貨物運輸司令部司令。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