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英
這個時代變化得太快,從智能手機到移動支付,從雲計算到人工智能,稍有停頓,就會被浪潮遠遠甩在身後。我的先生總是站在變化的最前端。無論時代如何變遷,他從不被動等待,而是主動迎上去。不是因為他必須這麼做,而是因為他真心熱愛新事物、敢於擁抱未來,並願意用科技為別人開路。
在外人眼裏,先生是香港資本市場的資深專業人士,是香港中小上市公司協會主席,是籌備會議、撰寫報告、推動企業的「行業領軍人」。可在我眼裏,他更像一個永遠保持好奇的人。他不是趕潮流,他是能「看見未來」的那類人,他的思想意識非常超強。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286電腦剛進入家庭,先生就迫不及待搬一台回家,帶回家的還有一台微型平板打印機,大大提高了研究課題、撰寫文章的速度。互聯網剛興起,他就申請給家裏拉上了網線;智能手機剛普及,他主動探索每一個功能;當我還把手機當作「打電話功能」時,他已經熟練地用各類軟件。兒子曾讚嘆說:「我爸爸手機上所有軟件都是他自己摸索出來的。」而當ChatGPT問世的第一天,他就立刻下載、註冊、嘗試、實操,快樂地像個孩子似的和ChatGPT說話聊天。他興奮地告訴我:「這不是工具,它所激發的生產力躍升已超越歷次工業革命,並會帶來人與技術、企業與社會等生產關係全新的革命性變革。」
每個AI模型出來,他都下載、購買,研究AI新功能、探索新應用、試驗新模型。那種眼裏有光的狀態,從青少年到現在,從未褪色。
2025年12月5日,由香港中小上市公司協會、AI港股通、深圳市金融業商會聯合主辦的《AI賦能·科技自立——中小企業創新機遇高峰論壇》將在香港隆重舉辦。屆時,他帶領團隊將推出一個真正具有時代意義的平台:「AI港股通平台」——這是AI驅動的智能化投行平台,為香港和內地中小企業打造智能化投行通道。
這個平台不是噱頭,而是他經過長期調研與深度實踐後提出的戰略性創新,並賦予平台的3個使命:用AI幫助提升已上市企業實現產業轉型、估值管理;幫助不符合IPO條件的內地「專精特新」「創新企業」,借道香港資本市場做大做強;建立AI驅動的智能投行模型,讓融資、分析、建模變得更科學、更高效、更公平。
在許多人還在觀望AI時,他已經帶領團隊把AI落到產業、落到企業、落到資本市場裏。這需要勇氣,也需要遠見。
AI不僅改變了先生的效率,也真正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在AI的輔助下,先生重拾研究熱情,重新整理幾十年經驗,把數據、模型、規律、案例全部重建。短短時間內,他完成了一本重要的專業著作:《香港中小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這是一本站在行業前沿、能真正幫助企業提升市值管理能力的書。這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研究論文,而是把AI、大數據、資本邏輯、企業實踐結合在一起的「系統智慧」。書中的每一個章節、每一個圖表、每一段案例,是他無數個夜晚與AI一同完成的。
看着博士畢業的先生再著新書,我心裏特別驕傲。60多歲的他,不僅沒有停下來,反而開啟了自己最具創造力的階段。
2025年11月23日,他在ChatGPT裏建立了我們家的「家庭群聊」,成員有兒子、兒媳、女兒、我和先生。我們每個人都寫了自己的目標、行動計劃、AI學習路線。這個群不是隨意建立的。它代表着先生的一個深刻的信念:「未來不會等任何人,但我希望AI幫我們全家走得更快、更穩、更好。」
先生一直相信:AI會改變行業、改變社會、改變學習、改變每個人的人生路徑。他不希望我們任何一個人被時代甩下,所以他主動拉着我們一起走進AI時代。我開始重新學習手機功能、數字工具和AI。從不願意在手機上操作軟件,到如今AI成了我的夥伴,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先生的影響。他不是說教式的,而是以身作則。他沒有要求我們跟上時代,而是他自己先跑在前面,然後伸出手拉着我們。
外界看到的是先生的專業與成就,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他內在的品質:永遠保持好奇心、永遠願意學習、永遠願意嘗試、永遠不被年齡、身份、固有經驗束縛、永遠勇敢地擁抱變化、永遠相信未來比過去更重要。這個時代最稀缺的不是知識,而是態度;不是工具,而是學習能力;不是技術,而是擁抱技術的勇氣。而這些,他都具備。
如果所有人都像他一樣保持成長姿態,那麼他們的一生一定會越走越寬、越走越亮。如果說人生是一條奔向未來的河流,他永遠是那個最敢於跳進水裏、最會游泳、也最願意帶領別人跨越的人。60多歲的先生仍像20歲一樣學習、思考、創新,願意用科技為企業鋪路、為家庭賦能。科技會改變世界;而他,會改變許多人的世界。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