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連線東京】「日本不再是保險箱 而是火藥桶」

2025-11-27 04:48:53 內地

東京23區摩天大廈(タワマン)向來被日本自詡為「全球資金的避風港」,但如今這個避風港不僅破了個洞,甚至還生鏽了,這在今年夏天就已現端倪。日本官方當時還聲稱摩天大廈依然「熱得不得了」。但事實是,海外資金早在8月起就開始撤退,市場進入冷凍庫模式。

而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那句帶有對華挑釁意味的「日本存亡若受威脅將採取斷然措施」,成了壓垮投資信心的最後一擊。一句「存亡叫囂」,讓外資瞬間意識到:日本不是保險箱,而是地緣風險的火藥庫。

夏季起外資急撤 中國買家「蒸發」

「夏天開始,中國買家整批消失。」根據發展商與中介向記者透露,不是減少,是消失。「以前中國客戶動不動就全額現金買一整層,現在連個影子都不見。」

日本政壇向來靠民族情緒拉選票,但高市首相的「存亡論」挑釁中國。她本想向國內展現強硬,但結果卻是逼得海外資金對此全部解讀為:「日本將把中日關係拖向危險邊界。」香港、上海、新加坡的家族企業紛紛喊停日本投資。一位熟知日中資金流的資產管理人說出了重點:「政治風險上升,日本不再是保險箱,而是可能炸裂的火藥桶。」

在東京灣岸走一圈,不難發現日本媒體刻意不提的「冰凍現象」:新到的投資速度明顯放慢,租金停止上漲甚至反向下滑3%至5%,發展商悄悄延後新建計劃,不敢賭市場。然而日本仍不斷粉飾說「市場健康」「外資穩定」。這種自欺欺人的態度,才是市場真正危險的地方。

地緣政治把日本的底牌全部掀開。中國收緊海外資金,日本挑起對華緊張,美國持續強化對華施壓,這三股力量一撞,日本立即原形畢露:原來不是安全投資地,而是政治風險第一線。

一位跨國金融證券分析師向記者私下爆料:「塔樓不是住宅,是金融性商品。政治一有風吹草動,它比股市更快倒。」這句話才是東京房市的真相。

●香港文匯報特約記者 黃匯傑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