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叮叮車化身賽博生物 致敬往日展望未來

2025-11-27 04:02:42 副刊
●未來電車「Tram0」
●本地藝術家組合 Foreseen Agency
●未來電車「Tram0」的一樓車廂。
●在「Tram0」的二層車廂,觀眾可觀看影片《綠蝕》。
●應用3D打印技術製作而成的海浪概念雕塑《擱淺物質》。
●陳家智希望通過作品激起大家對於城市發展與自然環境關係的思考。

登上未來電車「Tram0」

由香港本地設計和建造的「叮叮車」一直以來都是很多市民及遊客心中最具香港特色的存在之一,其標誌性的行駛方式及聲音⾄今仍是「香港製造」的象徵。近日,由本地藝術家組合 Foreseen Agency(飛天豬及陳家智)將一輛傳統電車改裝成未來電車「Tram0」,透過多媒體藝術裝置,帶領公眾在體驗中重新感受電車的文化意義,展開對城市未來的另類暢想。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陳藝 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此名為「Ding Lab」的展覽為香港藝術發展局主辦的「藝術·科技」展覽的壓軸主題展。在整場體驗中,觀眾可搭乘電車由屈地街電車廠出發,穿梭中西區直至卑路乍灣海濱長廊,觀賞到作品結合⼈⼯智能、LED裝置、實時影像、雕塑及互動裝置的綜合藝術效果。

將電車想像為生命體

Foreseen Agency的作品聚焦科技與人類城市的關係,並探索這些變化是如何與社會結構之間產生互動。作為香港歷史上最為悠久的公共交通之一,叮叮車自上世紀初便成為香港生活節奏的一部分。而隨着經濟發展,當叮叮車越來越多地成為過去歲月的一種象徵符號,未來電車在社會中會否有新的角色?

自2024年10月起,Foreseen Agency開始深入香港電車的工匠與司機群體,通過實地考察和研究,他們逐漸產生了對於未來電車生命體的大膽暢想。陳家智表示,他在和電車司機的訪談中得知,每一輛電車都有四通八達的實時控制網絡,以起到監控電車位置與運行狀況的作用,這正像是一個擁有完整神經網絡的生物,他亦由此得到啟發。「因此,我們以想像電車為⼀具生命體作為切入點,展開『Tram0』的設計。」

通過人工智能相機、金屬以及亞克力媒介的共同組合,Foreseen Agency將一輛傳統電車變身為未來電車「Tram0」的樣貌。在這輛特別電車的一樓車廂,觀眾可看到16塊熒幕一字排開,並協同一根巨型「脊柱」共同構成了電車生命體的身體。每塊熒幕都實時播放電車前方的街景影像,藉此模擬電車司機在腦中的行車軌跡。陳家智表示,每個監控畫面都是有些混沌且沒有太多色彩的,這就好像是人在回憶過往時的感受,所有的瞬間終將成為過去。

在「Tram0」的二層車廂,觀眾可由事前設置好的LED屏幕上觀看一段由人工智能生成的影片《綠蝕》。此片以未來電車「Tram0」的口吻呈現,好似某種人格獨白的影片。當乘客坐在傳統的叮叮車中,隨電車行進軌跡穿越香港不同街區時,面前的這段來自未來設定的故事更顯意蘊悠長。陳家智介紹說,電車的綠色曾是香港電車的獨有標誌性顏色,一方面是這種顏色在城市中正在減少,另一方面城市風物也無不在變化,他表示希望這一影片可以令乘客思考港人集體記憶中的珍貴文化以及身份認同。

重現「海浪電車」回憶

在此次行程的終點站,觀眾會來到卑路乍灣海濱長廊,這裏的樹脂雕塑《擱淺物質》是應用3D打印技術製作而成的海浪概念雕塑。在1900年初至1990年代,西灣海岸曾經是南海水域和沿岸電車軌道之間的獨特交匯處。據電車司機回憶,曾經的叮叮車格外有浪漫氛圍,因為每次行至堅尼地城之地距離海岸線其實十分近,有時海浪都會拍打在電車上。1980年代起推行的填海計劃逐漸改變了當地的海岸線,從此海浪與電車叮叮之聲再無交集。作品《擱淺物質》選址海岸線旁,形如⼀道擱淺在岸上的海浪,讓來往行人盡情回想起過去的叮叮車和海洋之間的交集。如今每在傍晚時分,不少孩童會在雕塑附近玩耍、攀爬,似與歷史中叮叮車駛過的時刻遙相呼應。這一作品不僅是對這段歷史的緬懷,更是對城市發展與自然環境關係的反思。

此次設計中還包含一枚十分可愛的電子產品設計《綠仔》,這一作品仿效曾經風靡一時的掌上電子寵物玩具,可以讓玩家重新培育一隻虛擬電車的電子寵物,玩家需要完成特定任務比如餵食、玩耍等以滿足寵物需要,並以飽足感、心情和智力水平等指標呈現寵物狀態,讓玩家可以充分體會一次養育「小電車」的樂趣。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