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
最近半個月,最肥美的大閘蟹亮相香港,很多餐廳都推出大閘蟹宴,懂行的美食家,在享用大閘蟹時,會配上有年份的花雕酒,最是時宜不過了。
今年,在內地與香港兩地政府的努力下,此前經年不能直運香港的江蘇大閘蟹終於可以不用再兜圈。市民可能不知道,過去多年來,我們吃的大閘蟹都是經鄰國如韓國轉運而來,或多或少都影響了其新鮮度。不少餐廳的老闆講笑說,今年的大閘蟹沒有經受遠途折騰,比之前精神多了。
港人愛吃大閘蟹是出了名的。大閘蟹基本上產在江蘇,卻在香港名揚天下。每年秋天,不僅僅有餐廳售賣大閘蟹或相關菜品,更有不少商舖也在零售新鮮大閘蟹。一隻隻青色的大閘蟹整齊擺放在玻璃櫃裏,全身上下綑綁着繩子,掛着吊牌,等着顧客前來挑選,看上去既可憐又滑稽。
本周初,我和家人在一間專注上海菜的餐廳品嘗大閘蟹,廚師特別幫我們準備了十年陳釀的花雕酒來配菜。我們人還未到,廚師已經吩咐服務員將花雕酒預先放在溫酒器中加熱,然後準備了幾顆話梅,用來泡在花雕酒裏。據說,話梅自帶的梅果香氣會隨着浸泡時間釋放到花雕酒中,與酒本身的醇厚香氣結合,形成一種更馥郁、更誘人的複合香氣。
在江南, 這是一種流傳已久的民間飲用智慧。人們在飲用溫熱的花雕酒時,加入話梅或薑絲,已經成為一種傳統習慣,認為這樣喝更養生、更美味,也可以中和大閘蟹的寒性。這樣調製過的花雕酒特別適合搭配味道濃郁的菜餚,如大閘蟹、紅燒肉、油炸食品等,可以很好地去油解膩。
原來,大閘蟹的吃法,在香港可以說人盡皆知。有人喜歡公蟹、有人喜歡母蟹,其風味各有千秋。不過,俗話說︰「九雌十雄(指農曆九月吃母蟹,十月吃公蟹)。」此時已是深秋初冬時節,公蟹膏滿肉肥,體驗感確實會非常驚艷,給人一種「後來居上」的感覺。
公蟹蟹膏所帶來的極致的油潤、黏滑口感和濃郁的甘甜,再加上話梅陳年花雕酒的香醇,誇張地說,真的令人拍案叫絕。
享用大閘蟹,需要耐心。對於江南人來說,吃大閘蟹的蟹膏,只是第一步。使用蟹剪、蟹錘、蟹針等工具來剪蟹腳、剔蟹肉出來吃,頗費時間,是一項「大工程」。不過,品蟹過程中的繁複,是一種享受,也是一種對大自然餽贈人類食物的敬畏。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