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琴台客聚】從《呆呆為梅》到《呆呆為媒》

2025-11-27 04:00:00 琴台客聚

伍呆呆

作為一個職業寫作者,我在大多數的時候稱自己是一個「編織文字」的人,並不太好意思承認自己是一個「作家」。就像此前有的詩人「塌房」後,寫詩的人都害怕別人說︰「你是詩人,你全家都是詩人。」

我的寫作之路從業餘步入職業,一路走來都很順,除了因拖延和懶惰導致作品不多,獲得的獎項和好名聲卻是不少。這也使得我愈發地放慢了腳步,以「厚積薄發」為借口,走得愈加地慢。走着走着,就走到了AI時代,AI能代替人類的許多工作,許多寫作者也因此悲觀起來。

前不久,中國知名言情作家席絹通過出版方發布了名為《最後的情書》的長文。起因是為席絹出書的出版社要結束了,她以此文向大家告別,「情書」由此被廣大網友視為席絹的封筆信。席絹在文中寫道:「當AI變得無所不能時,創作者都在問:『我們還有存在的必要嗎?我們還有生存的空間嗎?』其實是有的……只是,目前純粹以文字表達出的美麗與訴說出的故事,無法在這影音絢麗與熱鬧成為主流的市場去擁有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但出版方卻表示︰「這幾天買書的訂單挺多的。」

席絹封筆讓我想起了我的鄰居姐姐,她在退休後百無聊賴,迷上了學習AI技術,用AI作圖、作視頻、寫作文,有一天鄰居姐姐很篤定地告訴我:「你們作家要失業了!」因為她在花了幾萬元學費後學會了寫作,指示AI幫她寫了一篇文章,她自己連看都沒看,就在某網站發布,得了幾元錢稿費,鄰居姐姐儼然已將自己當成了「AI作家」……但我因而更篤定地認為我不會失業。

很久以前我和師父討論過「文人」的定義,文人的「雅」裏有「琴棋書畫、詩酒花茶」,師父認為「琴棋詩書畫」都能拿得起才算真正的文人,只純粹寫作算不上真正的文人。因此,中國古代的文人落泊時不能寫文章,畫一幅畫、撫一曲琴,也能掙來一點銀子養活自己。

我不知道人類走到被AI當寵物養的那一天還有多久,但目前,大多數的人類至少是還可以掌控自己的思想的,起碼,在席絹宣布封筆的時候,出版方還說︰「這幾天買書的訂單蠻多的。」

雖然席絹的言情小說人們以後可能讀不到了,但有些書籍卻還有更多的人在讀——當AI逐漸掌控人類的生活和思想時,在人類歷史上已經流傳了近二千年的,作為西方文學、藝術和法律的源泉,被翻譯成數百種語言的《聖經》在全球銷量卻已超過了50億冊,或許它是唯一不受AI影響的書。在人類依賴AI又對AI心生恐懼時,《聖經》依舊像中國長城一樣,以它沉澱千年的歷史,堅實地承載着人類對未來的惶恐,對自身終極意義的叩問,與對被救贖最深切的渴望。

《聖經》亦是與時俱進的,也有電子版,也有許許多多的席絹所說的「影音的絢麗與熱鬧」。於是我更篤定起來。我曾寫過一本集子叫《呆呆為梅》,另一本是《呆在字裏》,如今我依舊要呆在字裏,但我將會讓自己的文字在「絢麗與熱鬧」的影音中切換,文字的本質不會改變,只是《呆呆為梅》改換成《呆呆為媒》。此「媒」非彼「梅」,一字之差,告知大家這是一個自媒體,除了文字還會有視頻、音頻甚至直播。當然不是媒婆,倘有通過這個媒介結了緣,也是極好的。

我相信新媒體依舊能夠承載文人的「琴棋書畫,詩酒花茶」。一切都會改變,但外在的一切改變無論如何都不會讓一個人的靈魂改變的。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