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藏鋒守樸風骨勁 千秋翰墨一舒同

2025-11-26 04:23:51 副刊
●「千秋翰墨一舒同—紀念舒同誕辰120周年文獻展」展覽現場。
●舒同作品八尺五條屏《滿江紅》。
●舒同的文房用品。
●文獻展年譜以時間為軸,系統呈現舒同不同時期的書法創作與革命實踐的交融軌跡。

「紀念舒同誕辰120周年文獻展暨座談會」北京啟幕

舒同是革命家,亦是自成一體的書法家。毛澤東同志曾讚譽他是「紅軍書法家、黨內一支筆」,形象地稱其為「馬背書法家」。在舒同誕辰120周年之際,由中國文聯、中國書協、江西省文聯主辦的「千秋翰墨一舒同——紀念舒同誕辰120周年文獻展暨座談會」昨日(25日)在中國文藝家之家舉辦。多位業內專家表示,舒同藏鋒的筆法、淳樸的作風、融匯古今的視野,以及「藝術為人民」的堅定信念,是這個時代書法藝術發展的重要參照。

●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江鑫嫻 北京報道

舒同的一生,是革命和書法的一生。1905年,他出生於江西東鄉,5歲啟蒙讀書,自幼臨習顏真卿、柳公權、何紹基等名家楷書法帖。1926年,舒同加入中國共產黨,經歷了二萬五千里長征,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長期擔任軍隊的政治宣傳工作。他以筆為刃,書寫了大量文件、公告、標語,成為鼓舞士氣、發動群眾的重要武器。同時,他守正創新,獨創「舒體」,藝術成就卓著。舒同也是中國書法藝術的傳承者和開拓者,他勇擔重任,主持創立中國書法家協會,秉持「百花齊放、推陳出新」之理念,推動書法創作重現活力,引領理論研究不斷深化,開啟了當代書法發展的嶄新格局。

文物史料並陳 書法革命交融

文獻展分為「戎馬倥傯」「墨林啟路」「孺慕初心」三個篇章。展覽年譜以時間為軸,系統呈現舒同不同時期的書法創作與革命實踐的交融軌跡。策展團隊提出,希望讓觀眾從舒同的人生經歷中看到中國革命歷程與當代書法發展的時代脈動。

展廳內,八尺五條屏《滿江紅》氣勢恢宏,展覽學術團隊通過梳理史料發現舒同創作該作品的過程細節:這是舒同1986年春季為東鄉舒同陳列室再度創作的,為創作這幅作品,他曾數易其稿。

此外,展覽打破單純的藝術作品展覽思維,亦不同於一般文獻展只展出文字和圖片的模式,而是將文本、照片、書跡、實物並列齊觀相互印證,使舒同的革命經歷與藝術成就的呈現更具層次感與說服力。在「孺慕初心」篇章中,展出了如1954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山東軍區00001號軍佩、中央領導同志簽發的任命書原件、點校書籍、手抄筆記、文房用具及老照片等多種珍貴實物。

創「舒體」之新 立時代之範

「他的藝術從來不是書齋中的雕琢,而是與民族存亡、群眾命運緊密相連的實踐。」中國書協名譽主席蘇士澍表示,啟功曾題讚「千秋翰墨一舒同」。舒同的字,骨架剛,轉折柔;不張揚,卻有力量;不做作,卻獨樹一幟。他藝術的本質是「樸」非「巧」,是「藏鋒於筆,守樸於心」的哲學觀念。作為中國書法事業的重要建設者,舒同不僅留下了大量作品,更推動了書法從「傳統技藝」走向「當代文化事業」。在他的推動下,書法刊物、展覽制度、學術討論、教育體系逐步形成。「在這個信息爆炸、藝術形式繁雜的時代,舒同純樸的藝術精神尤其值得我們深思。他提醒我們:書法藝術要回歸本質,不要迷失在形式與虛名中。」

中國書協主席孫曉雲稱,文獻展從多元的視角還原了舒同的一生,也用他的一生詮釋了書法人對「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理解,他的書法藝術始終與黨和國家的事業發展息息相關。

舒同的書法取法以「顏體」的正大氣象為根基,融楷、行、草、篆、隸各體風神,創立了蒼渾敦厚、寬博端莊、圓勁婉通、剛韌雄偉的「舒體」。在革命的崢嶸歲月、新中國的文化建設、改革開放等各個歷史階段中都產生了巨大影響,樹立了標杆,也盡顯中國人的精神內核與藝術風骨。

《中國書法》雜誌原主編李剛田表示,如果以碑帖兩派論之,舒同的書法在審美上更近碑派,雖然從他的作品中看不出直接師法碑派的痕跡,但他沒有追求帖派的「八面出鋒」,而是求中鋒圓勁,「如冶出金,隨意流走」。他還提到,要傳承老一代書法家的高尚品質與文人情懷,淨化書法的生態環境,推動當代書法的健康及可持續發展。

不少專家還提到,舒同將書法藝術視為終身事業。在深刻領悟傳統文化精髓的基礎上,又融入革命歲月淬煉的豪邁氣象,以「舒體」實現藝術的創造性轉化,達成雅俗共賞的藝術境界。同時,他的筆墨不僅含有傳統的中國文人風骨,更有一個馬克思主義者、一個革命戰士的英勇擔當,這種將藝術追求融入時代使命的精神,為當代書法工作者樹立了光輝的典範。

承父輩精神 書百年長卷

舒同之子舒安在座談會上表示,父親出生於江西撫州東鄉,或許因為歷史上曾有王羲之、顏真卿、王安石、湯顯祖在此地留下深厚文脈的滋養,從小就喜愛臨帖書寫,鍾情渾厚大氣的顏體。他還追憶了父親將藝術追求融入革命事業的傳奇人生,並表示父親以革命加書法的一生展現「舒體」書法,形成了獨特的精神與筆墨形象。

舒安回憶,長征路上,作為紅四師政治部主任,父親做部隊政治思想宣傳工作,沿路留下書寫標語,鼓舞士氣,打擊敵人。到陝北後,父親題寫的抗大校名與校訓流傳至今,受毛澤東主席囑託致信蕭之葆老先生的手跡,贏得「字好文雅」的讚譽。

1981年,舒同負責籌建中國書法家協會並被選為第一屆主席,並推動全國各地書協成立,形成全國書法熱。舒安表示,父親一生揮毫濡墨,為祖國人民山河大地留下無數墨寶,成為永不閉幕的書法展。錄入電腦字庫的「舒體」亦為社會廣泛使用。「父輩的革命精神影響和激勵我創作了巨幅長卷『百年血火』『黃河魂』等作品,我們以『永遠的長征』為標題,在各地巡展,弘揚父輩的革命精神,推廣優秀的傳統文化與紅色文化。」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