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曾業俊)香港證監會行政總裁梁鳳儀昨出席「東盟與中日韓經濟合作與金融穩定論壇」時表示,證監會正制訂全面的數字資產監管框架,目前已設有適用於中央交易所、顧問、資產管理公司及產品的制度。經諮詢公眾後,現時正就數字資產交易及託管服務的監管制度敲定最終方案,形容這將是最後兩塊監管「拼圖」,以構建穩健的數字資產生態。
代幣化產品試點仍處早期階段
至於現實資產代幣化方面,梁鳳儀指現時香港代幣化金融產品日益增加,這些代幣化產品在本港市場規模合共約30億美元。大部分試點項目仍處於早期階段,尚有不少提升空間。長遠而言,不少市場參與者的願景是將傳統金融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在區塊鏈上完成,以實現交易的即時結算及最終確定。應涵蓋的環節包括認購、贖回、交易及保存紀錄。
梁鳳儀提到,在Ensemble項目下,金融機構現正在試點階段進行真實交易,而投資者可於銀行之間轉移代幣化存款來認購代幣化產品,相信互通性將是進一步實現規模化的關鍵一步。未來需要建立一個共享的區塊鏈層作為銀行間支付的基礎,並逐步與整體金融市場結合。
她續指,為應對伴隨人工智能及量子電腦等科技帶來的金融風險及安全隱患,證監會一直敦促持牌機構設立穩健的管治及風險管理框架,並徹底了解其採用的人工智能模型。針對高風險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用例,證監會要求機構設有「人在環中」機制。此外,為使監管制度與時俱進,本港監管機構正構建相關的網絡保安框架及量子安全的基礎設施。
私募信貸市場高速增長響警報
另外,梁鳳儀提到,目前私募信貸市場正高速增長,過去10年間,全球私募資本的資產管理規模飆升近兩倍達14萬億美元,風險亦分散至資產擁有人及非銀中介機構。由於銀行向私募基金經理及相關資產提供保證金融資,使兩個界別的聯繫變得複雜,而私募行業的資產質素亦呈現兩極化。例如近期美國汽車零件供應商First Brands及汽車次貸公司Tricolor倒閉,敲響有關私募信貸風險的警報,因為這些資產可能結構複雜、流動性不足和透明度低,或是難以估值和容易出現欺詐行為。
梁鳳儀指,隨着散戶參與私募信貸的程度上升,監管機構迫切需要審視私募信貸的生態系統,以及其與銀行、保險公司及其他主要市場參與者之間的聯繫。此外,為管理風險敞口,投資者和對手方也需要在估值、槓桿及管治架構方面獲得更高的清晰度及透明度。證監會已加強監察香港的場外衍生工具市場。今年9月生效的新規定提出的數據要求當中,強制場外交易的對沖值須向交易資料儲存庫匯報。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