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富金融研究部
上周,全球主要資本市場普遍走低,估值整體收縮,僅印度SENSEX 30指數逆勢上升0.79%。亞洲市場方面,香港股市跌幅顯著,恒生指數及恒生科技指數均下跌超過5%,日韓市場緊隨其後。歐元區方面,德國DAX指數領跌歐洲市場,英國富時100指數則相對抗跌。美股延續震盪下行趨勢,技術指標顯示短期看淡信號明顯增強。
AI狂熱:泡沫與現實的角力
近期華爾街持續討論人工智能(AI)是否已進入泡沫階段,市場情緒轉差形成負面循環,一個月期隱含波動率(VIX)升至近七個月高位,反映投資者對短期風險的預期升溫。
儘管NVIDIA(英偉達/輝達)第三季度業績勝預期,CEO黃仁勳亦強調AI算力需求「持續井噴」,但市場未見企穩,反而因憂慮AI投資泡沫加劇而加速拋售。
核心矛盾在於,當前AI產業鏈估值已充分反映未來五至十年的樂觀預期,惟實際應用場景的落地速度、企業盈利兌現能力,以及資本開支的可持續性,尚未提供明確支持。
從產業基本面來看,AI技術的突破性發展(例如大模型迭代、多模態應用擴展)確實推動算力需求與資本開支急增,NVIDIA等硬件供應商的業績增長亦印證此一趨勢。然而,市場對AI商業化的疑慮亦同步升溫,目前AI應用仍以概念驗證為主,尚未形成可大規模複製的盈利模式。
聯儲局政策方向不明
美國9月份非農就業數據遠超預期,惟數據內部存在明顯分歧:服務業就業表現強勁,製造業與建築業則相對疲弱,加上政府停擺導致10月份通脹數據延遲發布(將與11月份數據合併公布),市場難以據此判斷經濟基本面的真實走向。
截至11月21日,聯儲局觀察工具(FedWatch)顯示,12月維持利率不變的概率已升至67.1%(一周前為55.6%,一個月前僅1.7%)。此一變化不僅反映數據分歧,更凸顯政策制定者對「過度寬鬆可能引發金融風險」的顧慮。
於不確定中尋求確定性
當前全球市場正處於多重風險交織的特殊階段:AI泡沫爭議、聯儲局政策轉向,以及地緣政治衝突,共同構成市場風險因素。在此環境下,黃金憑藉其避險屬性與長期價值邏輯,成為資產配置中的「錨」。
對投資者而言,應在短期波動中發掘結構性機會:一方面可適度增持黃金,以對沖極端風險;另一方面宜關注AI產業鏈中具備實際盈利能力與應用場景的企業,避免盲目追高殺跌。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