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離岸央票發行趨常態化 香港助力人民幣加速國際化

2025-11-25 04:40:16 財經論壇

龐溟 經濟學博士、經濟學家

11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在香港招標發行包括3個月期和1年期在內的450億元中央銀行票據(簡稱「離岸央票」)。隨着近年來離岸央票發行規模不斷擴大,香港央票餘額從2022年末的800億元逐步增長至2024年末的1,400億元。今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已經分六批發行離岸央票共3,000億元,單次規模維持在300億元至600億元之間,發行步伐日趨常態化。

央票作為高信用、標準化、期限可選的基礎資產,被廣泛認購併用於利率定價與資金管理。在離岸市場發行人民幣央行票據,可以通過調節離岸市場的人民幣供給和流動性來影響人民幣匯率與資金價格,增強預期引導與匯率穩定的政策傳導,也增加了試圖在偏離合理均衡水平上交易人民幣的成本。

完善香港人民幣債券收益率曲線

發行離岸央票,可以明確釋放穩匯率、穩預期的政策信號,有助於壓縮在岸與離岸人民幣匯差、抑制投機性交易,有利於促使市場參與者保持理性態度、防止形成單邊一致性預期並自我實現,降低匯率大幅波動的可能。

另一方面,離岸央票的發行可以為離岸市場提供高信用等級的人民幣金融產品,有利於不斷完善香港人民幣債券收益率曲線,促進離岸人民幣貨幣市場和債券市場健康發展,穩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鞏固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全球最重要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地位。

釋穩匯率政策信號 強化市場預期

可以說,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加劇、金融市場波動性上升、主要經濟體利率周期變化的背景下,常態化發行離岸央票且發行規模延續高位趨勢,體現了貨幣政策當局對維持金融穩定和匯率穩定的堅定立場,彰顯了在外部壓力下積極管理市場預期的決心,並傳遞出持續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和金融開放的政策導向。

首先,全球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分化加劇,國際金融市場波動性有所上升,需要通過離岸工具應對潛在資本流動和匯率波動風險,充分釋放穩匯率政策信號,防範跨境資本異常流動,維護金融安全與穩定。

其次,金融開放從傳統的市場准入開放穩步邁向以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為核心的制度型開放,離岸市場作為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平台,需要通過央行票據常態化發行和央票回購市場發展來完善市場基礎設施,增強流動性與深度。

最重要的是,人民幣資產能向全球投資者提供分享中國經濟增長紅利的優質渠道和持續的、穩健的、安全的、長期的投資機會,這帶來了離岸人民幣市場規模擴展與機構需求上升,全球資本對包括離岸央票在內的中國資產的配置熱情持續高漲。

倡發行機制優化 增強引導效能

展望未來,為促進離岸央票市場向更深層次、更高質量穩定健康發展,必須在人民幣國際化與構建國際貨幣競爭新格局的整體框架下統籌規劃,加強離岸央票的發展與在岸貨幣政策、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協調配合,使其成為穩定推進金融雙向開放的重要支點,最終形成功能完備、機制靈活、與國際規則接軌的成熟市場體系。

在發行機制上,可探索建立更加透明、可預期的常態化發行時間表,並依據市場利率波動靈活微調發行規模與頻率,有效平滑流動性供給,增強其對離岸人民幣收益率曲線的引導效能。同時,應努力豐富央票的期限結構,適時引入更長期限的品種,以滿足國際投資者多元化的資產配置與風險管理需求。多期限品種的連續發行,有助於構築完整的離岸人民幣利率期限結構,為其他人民幣金融產品的定價提供堅實基礎。

需加強二級市場流動性與深度

在市場建設層面,需着力提升二級市場的流動性與深度,筆者具體建議方面如下:

政府應考慮在提高跨境結算效率、完善二級市場流動性支持、信息披露與交易便利性等方面進一步優化,增強央票的可交易性與價格發現功能。應積極探索離岸央票在跨境抵押、流動性管理工具等領域的創新應用,拓寬其功能邊界,增強其對國際金融機構的吸引力。應結合人民幣國際化戰略,推動央票與其他離岸金融產品的聯動發展,形成多層次的人民幣資產生態。應關注投資者結構的多元化,鼓勵境外機構投資者、國際金融組織以及企業資金積極參與央票市場,以增強市場韌性和抗風險能力。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