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任芳頡、實習記者 王美晴 北京報道)因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發表錯誤涉台言論,中國在黃海渤海密集組織軍事行動予以反應。據中國海事局網站消息,威海海事局發布航行警告,11月24日6時至17時,黃海部分海域開展實彈射擊,相關水域禁止任何船隻駛入。值得關注的是,此次實彈射擊的選址位於甲午戰爭故地——劉公島以東水域。軍事專家表示,此次演訓既是實力的展示,更是對歷史的深刻回望。外界可以從中感受到清晰的信號,即中國絕不會讓歷史悲劇重演。劉公島見證的不僅是歷史的滄桑,更是中國捍衛國家主權、維護海疆安全的堅定決心和強大能力。
劉公島地處黃海要衝,毗鄰威海港,在歷史上就具有重要戰略地位,是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的見證地。1895年2月,日軍攻陷劉公島,提督丁汝昌自盡殉國,北洋艦隊在此覆滅。島上現存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陳列着銹跡斑斑的濟遠艦殘骸、克虜伯火炮等文物。如今,這片水域已成為中國海軍訓練和演習的重要區域。
為確保實彈射擊安全進行,威海海事局已提前發布航行警告,明確標註了禁航區域的坐標。海事部門通過多種渠道向漁民和航運企業發布警示,提醒他們提前調整航行計劃,避開相關水域。
此外,大連海事局發布航行警告,自11月25日9時至16時,渤海部分海域執行軍事任務;自11月25日8時至28日12時,黃海北部部分海域實彈射擊,禁止駛入。
近期,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發表涉台錯誤言論,妄稱「台灣有事可能對日本構成『存亡危機事態』」,暗示日方可援引所謂「集體自衛權」武力介入台海問題。對高市早苗的錯誤和危險言論,解放軍幾乎同步跟進,在海上密集組織軍事行動。香港文匯報記者梳理中國海事局網站消息,11月17日至19日,每日0時至24時,黃海中部部分海域進行實彈射擊。11月18日至25日,解放軍在黃海南部海域開展為期8天的實彈射擊演習。11月23日16時至12月7日16時,渤海海峽黃海北部部分海域執行軍事任務,扼守京津海上門戶;此前11月10日16時至17日16時,該區域已開展過一輪軍事任務。
在「跌倒的地方」重新崛起
對於選址甲午戰爭故地劉公島開展實彈射擊這一歷史與現實交織的演訓安排,軍事專家宋忠平接受香港文匯報採訪時明確表示,在劉公島附近組織軍事演訓,核心目的之一便是銘記歷史、以史為鑒。「100多年前,北洋水師在劉公島全軍覆沒,中華民族遭遇了沉重災難,這段恥辱與日本侵略者的暴行緊密相連。如今時過境遷,解放軍已具備足夠強大的實力,我們選擇在『跌倒的地方』重新崛起,就是要以實際行動一雪前恥。」宋忠平強調,與清政府時期北洋水師無力對抗日本艦隊的困境不同,當代中國軍隊的整體作戰能力已實現質的飛躍,此次演訓既是實力的展示,更是對歷史的深刻回望。
與日本侵略史聯繫 應對挑釁
軍事專家張軍社從國防建設角度解讀了此次行動的意義。他指出,中國軍隊在黃海渤海及劉公島等海域開展常態化訓練與實彈射擊,是提升國防能力的正常舉措。「其核心目標是錘煉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硬實力,為應對可能的外部侵略與挑釁做好充分準備。」
談及劉公島的特殊歷史背景,該專家表示,這裏不僅是北洋艦隊的誕生地,更是甲午海戰的重要戰場,國人很容易將在此處進行的實彈射擊與回望日本侵略歷史聯繫在一起,從而激勵戰備意識。
「近代以來,日本兩度以大規模戰爭打斷中華民族復興進程。」張軍社強調,因此外界可能會從此次在劉公島附近的演訓感受到清晰的信號:中國絕不會讓歷史悲劇重演。從甲午海戰的慘敗到如今人民軍隊的強大,劉公島見證的不僅是歷史的滄桑,更是中國捍衛國家主權、維護海疆安全的堅定決心和強大能力。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