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進 香港中國企業協會副會長 中國電信國際公司總經理
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科技創新日益成為國際競爭的主戰場。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顯示了國家對於香港在國際網絡和創新科技兩方面的認可和更深的期盼。11月20日,特區政府公布《新田科技城創科產業發展規劃概念綱要》(《概念綱要》),成為支持創科發展的又一重量級政策。中國電信自2000年扎根香港以來,持續加大在港創科投入,全面推進數字技術設施建設。面向即將到來的「十五五」時期,在港中資企業將在國家戰略引領下把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推進戰略提升、轉化提速、產業提質,努力走在香港創科發展最前列。
搶抓發展之機,在對接政策中推進戰略提升。
《概念綱要》明確新田科技城210公頃新創科用地的發展願景、目標與定位、產業空間布局,以及發展模式等內容。中資企業應當抓住這一難得機遇,突出戰略導向,積極布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生命健康科技、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等戰略產業方向,主動參與科技城公共研發平台、關鍵基礎設施及產業鏈生態建設,建設一批示範引領性強、輻射帶動力大的旗艦型項目,積極搶佔未來產業競爭的戰略制高點。從資訊科技業看,新田科技城規劃的210公頃創科用地,為香港構建國際數據交互樞紐、打造「算力經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間條件,疊加香港自由流動的數據、國際化的法律環境、低延時的跨境鏈路,構成了國際級通信節點的完美組裝。作為行業的主力軍,中國電信將依託新田科技城,持續推進政務雲、數據中心、深港跨境通道等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與香港高校共建聯合實驗室,助力香港構建開放包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科生態。
培育奮進之力,在協同創新中推進轉化提速。
香港科研實力雄厚,但缺乏中試平台、缺乏試驗場景、缺乏規模化生產能力。在香港「南金融、北創科」的新產業布局下,新田科技城首次提出「科創+產業+場景」的系統布局,本質上是解決香港創新鏈問題。中資企業在資金、場景、產業鏈以及超大規模市場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如何把香港的源頭創新能力與內地的產業轉化能力深度融合,如何把實驗室裏的創意構想變成廣大消費者享用的高品質產品,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必答題」,更是一道「搶答題」。從資訊科技行業看,新田科技城為我們提供了建立協同創新組織的平台,有助於打通需求牽引、源頭供給、資源配置、轉化應用各環節,在一個區域內實現「數據、算力、算法、場景」的全鏈條閉環,大幅提升以雲網協同為核心的算力調度能力,讓香港成為面向東南亞、南亞的國際算力樞紐,從而加強香港本地研發成果「從1到100」的規模化產業化能力,真正推動科技成果走出象牙塔、走上生產線、走向全世界。
涵養活力之源,在塑造生態中推進產業提質。
創科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各環節相互交織、相互支撐。資源開放、機制靈活的創新生態是關鍵支撐。同樣,數字經濟的核心不是應用,而是制度。誰能提供可信數據流通環境,誰就能成為全球數字貿易的樞紐。《概念綱要》通過布局創新產業區、數據基礎設施區、跨境交通體系,為香港探索跨境數據流動、數字貿易規則對接、數據要素價值化提供了實踐空間。中國電信在服務香港發展的歷程中,切身體會到香港科研、人才、專業服務的綜合優勢。資訊科技行業更需要匹配粵港澳大灣區的數據流通、人才流通體系,通過設立研發中心、共建實驗室、開展技術合作等方式融入新田科技城的創新網絡,從有機銜接、精準對接到無縫對接,將香港打造成為海外與內地之間最重要的可信數據樞紐,為香港在全球數字經濟格局中贏得新的戰略主動。
創新正當其時,圓夢適得其勢。
在香港邁向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關鍵時期,《概念綱要》展現了勇於破局的擔當精神。中國電信將和其他在港中資企業一道勠力同心,繪概念為藍圖,化藍圖為現實,共同把新田科技城建設成為創新潮湧的熱土,做好「國家所需、香港所長、中資所能」這篇大文章。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