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全球地緣局勢波譎雲詭,香港在「一國兩制」優勢下面對的機遇大於挑戰,而關鍵是要發揮好「超級聯繫人」、「超級增值人」的角色。立法會「愛國者同心治港」功能界別商界(第三)及工業界(第一)選舉論壇昨日分別舉行。在商界(第三)選舉論壇上,兩名候選人Q1號嚴剛及Q2號張琪騰分別就如何吸引內地企業落戶香港、推動中資企業發揮其跨地域優勢,以及本地零售商如何把握機遇增長和拓展業務等關鍵經濟議題交鋒。雙方均認同需善用香港獨特優勢,並提出具體建議,包括為內地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積極參與北都和大灣區建設,以及將北部都會區打造為電商與總部基地等,共同為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及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獻策。●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芷珊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吳健怡)2025立法會「愛國者同心治港」選舉論壇功能界別工業界(第一),於昨日下午在荔枝角政府合署禮堂舉行。兩位候選人R1號黃永威和R2號許文俊各自闡述政綱,並就推動本港新型工業發展、整合大灣區的優勢及把握機遇、助力中小企利用科技轉型升級及匯聚科研人才、發展創科事業等議題發表意見。兩名候選人均來自經民聯,黃永威以「實幹興工 群策共贏」為參選口號,表示自己深知香港的獨特優勢,冀以新科技、新技術和新設計升級傳統品牌,打造「香港製造」新品牌。許文俊以「傳承工業 開創未來」為參選口號,他主張提升創新能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希望借更大平台,以工業實踐力與IT創造力,為香港工業再創黃金時代。
深化與內地聯通 助國家拓新興市場
在抽籤問答環節,被問到若當選會如何實現香港工業發展未來幾年的願景,致力爭取具體成果,黃永威指應深化與內地互聯互通,並擴展至創科領域,整合兩地優勢,開發新中式產業;而北都區重點應發展生物醫藥、金融科技、AI及機械人應用等領域。對外方面,香港作為企業出海的理想平台,配合特區政府的專班,為內地企業提供一站式高端專業服務,爭取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助力國家開拓新興市場。
被問及如何協助中小企把握《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及大灣區市場一體化的機遇,推動品牌升級和提升競爭力時,黃永威表示,他會系統化地收集企業意見,定期舉辦地區和業界座談會,搭建線上意見收集平台,並與特區政府建立恒常的對接機制,以新方法整理業界意見,形成政策建議;舉辦政商圓桌會議,直接溝通,也會對政府重大議題公開回應、制定消息及跟進時間表,向政府和業界匯報工業用地審批等進度。
面對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黃永威被問到會如何建議政府支援中小企轉型升級,把握數字經濟貿易發展所帶來的機遇。他表示,政府應帶頭制定香港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策略,應用人工智能,制定良好法規,推動產業AI化及AI產業化,如用AI做預測性維護、分析設備數據,減少生產線停頓、質檢環節等,以降低工業成本。政府亦可利用AI助力企業申請政府資助計劃和公共服務,降低中小企運營成本,促進更多自動化;以及在設立新標書時,也可加入AI檢測等新元素作為投標指標,推動相關行業發展。
許文俊被問到,對供應鏈格局不斷演變,未來香港新型工業化發展應該如何定位,建議政府推出哪些政策措施協助業界發展,他指,面對全球經濟格局重塑,香港工業在過去幾十年累積了很多專才、人才,建議可借助大灣區管理經濟鏈能力,輻射全國、東南亞及「一帶一路」;並利用香港工業專才,將投資轉向國際,拉動業界、學界、科技界共同為香港工業和經濟打拚,傳承工業基礎。
加快低碳轉型 保持全球市場競爭力
對綠色轉型成為全球趨勢,國際間就碳排放、碳數據等要求不斷提升,許文俊認為,應如何加快低碳轉型,在全球市場中保持競爭力。他會以工業家精神推進智能製造,落實碳達峰及碳中和的目標,推動大中小企協作實現智能化、綠色化、高端化。而香港作為綠色金融「橋頭堡」,綠債在亞洲區處於領先地位,推行綠色製造,相信在「背靠祖國、聯通世界」下,可引進人才,助力綠色製造。
香港應如何培養具技術背景及產業思維的新一代工業人才?許文俊認為,應從小學、中學開始培養,在大學就做科研,結合職業專才教育。他說,應按工業的實際需求培養人才,而未來10年至15年,香港工業城創科的人才缺口達20萬,工業界有能力聘請培養出人才,有助解決失業、薪酬流動等問題,並助力工業發展,再創香港工業的黃金時代。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