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9月中舉行的一次紀念紅線女誕辰一百周年的講座上,我提及紅線女與馬師曾在抗日戰爭中相識結緣的經過。由於當時我是講座的主持人,主要任務在引導嘉賓發言,自己不便多言;其實紅線女與馬師曾結緣和抗日戰爭有莫大關係,他們的愛國情操很值得後輩學習,所以特別在這專欄為大家介紹。
根據赤坎在《抗日烽火中,紅線女與馬師曾結緣》一文裏的敘述,1941年12月香港淪陷,在香港淪陷的第三天早上,馬師曾便冒險帶領全家逃出香港,輾轉到廣州灣,改組為「抗戰劇團」,演出傳統戲劇和抗日內容節目,在赤坎、西營一帶演出,更曾在赤坎南方路的中央戲院連續公演兩個月。因大中酒店於中央戲院相隔甚近,為方便演出,馬師曾一家就住在大中酒店。1942年3、4月間,何芙蓮(蓮姐)被馬師曾聘請至「抗戰劇團」演出,紅線女跟着來,也住在大中酒店。後來,紅線女回憶起初見馬師曾的情景仍是歷歷在目:「我第一次跟隨蓮姐到那座宿舍去排戲,帶着好奇心,希望能一睹從未謀面的『大老倌』馬師曾的風采……抬頭望去,看到一位四十開外,方面大口,神采飛揚,十足廣州『西關大少爺』樣子的人……過去我在電影裏看到的馬師曾是戴眼鏡的,此刻他臉上雖然少了副眼鏡,我還是一眼就認出這是馬師曾。」第一次見面,馬師曾給紅線女留下的印象是頗具讀書人的氣質,又有些許不修邊幅、踱着拖鞋就下樓會見一班兄弟,但排起戲來又非常嚴肅,要求很高,跟着他「好高興有新嘢學」。紅線女感嘆於馬師曾的藝術造詣,認為他演起戲來就不是馬師曾,扮演的角色各不相同又恰到好處,他的這種從生活中提煉,並進行藝術誇張的表演,毫無矯揉造作之弊,是她從藝以來一直學習的榜樣。抗戰劇團在廣州灣演出了約兩個月的光景,日本的文化特務禾久田追至廣州灣,威逼利誘馬師曾回香港,馬師曾嚴詞拒絕,決定前往廣西演出。紅線女在何芙蓮的推介下,受聘於馬師曾的劇團同行。紅線女也很珍惜這個學習機會,在馬師曾和主要演員說戲時,她就在一旁默默地聽、用心地記。馬師曾也看出了她會用心思,當劇團偶遇演員生病時,紅線女就會頂替上去。有一晚演出《軟皮蛇招郡馬》,正印花旦突然病了,馬師曾臨時決定由紅線女頂替出場,當晚演出大獲成功。此後紅線女便躍升劇團的正印花旦,馬師曾與紅線女的合作愈來愈多,兩人的感情亦日益深厚。
前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在2013年12月15日的網誌發文懷念紅線女,說她和馬師曾在廣東、廣西各地演出,為抗戰義演籌款;還和馬師曾、抗日將領李濟深等一起遊行,呼籲獻金救國。 ●文︰葉世雄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