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一場別開生面的《鱷魚》主題無人機群表演點亮了灣仔的夜空。這場表演由莫言與藝術家王振共同設計,無人機不斷變換陣型,將鱷魚幻化成中國龍的圖樣,更有不少圖案融合了莫言與王振兩人的親筆書法字樣。表演結束後,莫言以詩意語言描述了自己的感受:「在香港這麼一個美麗的夜晚,對面是璀璨的燈火,下面是碧波蕩漾的維多利亞港,然後在空中不斷變換各種圖形——鱷魚翻滾,然後金龍上天。」談及表演圖案的深刻寓意,他表示,「鱷魚變成金龍,飛龍在天,利見大人,是鼎盛的時期才有飛龍在天,這跟《易經》裏的卦象是相關的。這是一件好事,是祝福,是熱鬧,是繁榮昌盛。」他認為,這場表演不僅是視覺盛宴,更承載着美好的文化祝願。
談及香港與內地的文化藝術交流,莫言深感交通便利帶來的積極影響,他預見,兩地藝術家的交流將越來越密切,「香港很多的作家、藝術家的作品會被更多內地讀者和觀眾所了解、所熟悉,反過來也是一樣。」
從小說到戲劇:「繼續寫!」
《鱷魚》登上香江舞台,莫言也分享了他從小說創作轉向戲劇領域的感受與新鮮體驗:「我開始寫作的處女作,實際上是話劇。後來就一直寫小說了。」到了2000年,在朋友的鼓勵下,他重新投入話劇創作,話劇《霸王別姬》曾在北京人藝小劇場上演。此後,他還創作了《我們的荊軻》等劇作,並根據自己的小說《檀香刑》和《紅高粱》創作了歌劇。
談及戲劇創作的獨特魅力,莫言說:「作為一個劇作家,坐在觀眾席上,看舞台上的演員們根據你的劇本表演,這種感受還是特別獨特。跟看到一個讀者拿着自己的一部小說在地鐵上或者在別的地方看書,感受還是不一樣。」他特別提到與觀眾共鳴的喜悅:「你寫劇本的時候,想象到這個地方應該有一片笑聲,當在舞台上演出的時候,果然下面觀眾在笑,那你感覺到你還是寫對了,你的感覺跟觀眾的感覺是一致的。」
當被問及他曾提及的「成為劇作家的野心」是否實現,以及未來的創作計劃時,莫言幽默地回應:「我的野心跟這個失去了控制的鱷魚一樣,在不斷地(增長),哈哈哈,那咋整?繼續寫!」他表示會將大量寫作精力投入到戲劇創作上,同時也不排除未來再寫小說的可能,笑稱「也許哪一天突然要再寫一部小說,給大家一個驚喜。」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陳藝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