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九文化區(西九)大型舞蹈節「自由舞 2025」已由11月20日開鑼,將持續到12月7日。本屆舞蹈節以「亞太當下 遇見未來」為主題,將帶來多個來自本地、日本、澳洲、韓國等亞太區的藝術家及藝團,展現藝術家們對「未來」的暢想。西九文化區管理局高級表演藝術製作人(舞蹈)鄭煥美笑說,因為對周遭世界的敏感觸覺,藝術家好像都有預測未來的能力。「而從舞蹈的創作,可以看到他們如何回應自己的文化,如何折射當下,也可以看到很多未來的可能性。」但說起未來,鄭煥美坦言並不特別想做非常具有科幻感的作品,「反而想反其道而行,回歸到『身體』這個原始的工具,來看是否可以發掘更多的可能性。」
推動跨界創作
今年來到第三屆的「自由舞」一直給人「小而美」的印象,節目並非大編製作品,所蘊含的信息卻非常切中當下,並帶來最為前沿的舞蹈潮流。今年的舞蹈節亦不例外。打頭陣的,是由西九演藝委約創作、來自香港的鐵仕製作(TS Crew)與大阪的contact Gonzo聯合呈獻的《搭橋》。該作品去年於城崎國際藝術中心及「自由舞」進行研究駐留並舉行階段展演,今年首度呈現完整作品。舞作顛覆一般對於「舞蹈」的想像,藉由一場充滿即興元素的激烈的足球賽遊戲,雙方藝術家在劇場中爆發身體能量,將形體劇場、格鬥、beatbox等多種表演技巧相融合,呈現身體間的碰撞、默契與信任。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演員們將在現場用竹枝合力搭起一座橋,觀眾跟着一起凝神屏息,在失敗的邊緣緊張冒汗,在成功的瞬間一同歡呼。用發自內心的能量去感受當下超越語言的溝通、理解、團結,甚至是福至心靈。在這個遍布矛盾、日益分化的世界中,「橋」的意象在這一刻顯得無比真誠與實在。
鄭煥美介紹道,今年的舞蹈節尤為重視跨界創作,想要突破觀眾腦中對舞蹈的既定想像。「舞蹈還有什麼新語言?還能吸引到什麼新觀眾?如同《搭橋》,這種身體所碰撞出來的火花,是不是舞蹈?對我來說,只要是運用了肢體語言,那就是舞蹈。我們想要嘗試新的東西。」
香港藝術家唐納天與編舞家陳偉洛跨界合作的裝置演出《點石成液》亦出乎人意料。作品不單是演出,亦是展覽裝置。「所關注的議題正是我們當下所面對的:機不離手、網購物流,甚至是『躺平』,他們捕捉到最當下的議題,然後用一個很特別的方式來展現。」作品分為兩個部分,白天是裝置展覽,觀眾可自由穿梭其中;晚上,舞者們則用約75分鐘的「裝置·演出」來回應展品。
仿生機械、原始身體現身舞台
澳洲前衛舞團Chunky Move的《U>N>I>T>E>D》則融入創新編舞方式,震撼觀眾感觀。「Chunky Move是澳洲一個非常前衛的舞團,現任藝術總監Antony Hamilton是hip-hop出身,他自己創出了一個新的編舞方法,是一個完全不同的counting system。這個作品今年2月才在澳洲首演,我看時就覺得好正,一定要帶來香港!」作品中,6位舞者穿上頂尖仿生機械公司Creature Technology Co.以電單車裝備改裝的機械肢體,化身為某種人與機械的混合生命體。「然後又請來印尼實驗電音二人組Gabber Modus Operandi,他們的音樂融合了有近2000年歷史的甘美蘭(Gamelan)音樂元素。既充滿了未來感,又有原始感,好像是在追溯一個古老傳說的感覺。」鄭煥美說,Antony Hamilton對AI並不感興趣,卻對日常生活中的物件非常着迷,他認為每個工具的發明,既有其實用性,卻也是某種生命的延伸,有其神聖的一面。「他有興趣的就是這些工具如果和身體結合會有什麼可能?所以才創作了這個作品,加上音樂真的很澎湃,讓我真的由頭想要跳到尾,相信到時觀眾也會被融入到這種氣氛中。」
壓軸出場的則是韓國國家當代舞蹈團的《叢林》。舞作沒有太多花巧,直接回歸原始身體的展現。「有意思的是,這個團雖然是『國家』團,卻沒有自己固定的舞者,每次的製作都要遴選新的舞者。」鄭煥美介紹,此次舞作由幾百名舞者中挑選出十多位,展現風格迥異的身體能量。「有趣的是,每個人的身體質感都非常不同,然後很多部分都是他們即興創作出來的。編舞金成用也有一套獨創的編舞手法,注重發掘每個身體的獨特性。舞作用了叢林的比喻,呈現的是一個生態。個人與個人之間,個人與團體之間的張力被展現,也表達出某種宇宙觀。」她表示,之所以用這個純粹的作品來作為舞蹈節的結尾,「是因為如果你不了解自己,不了解自己的身體、特性與目標,是很難了解世界的。最後,我想要回歸到這個初始點上。」
除了精彩的演出外,本屆「自由舞」亦將再次帶來第三屆「FIRST 創作平台」及「未來詞典」環節,鼓勵新作品的研究,促進創意知識交流。鄭煥美說,今年參與「FIRST 創作平台」的藝術家都非常年輕,而且背景多元,有的學藝術出身,有的是海洋生態學博士,有的學習鋼管舞、脫衣舞,有的曾修讀劇場構作,亦有職業會計,他們對身體、對舞蹈會展現別具一格的看法。而由上海策展人黃佳代發起的「未來詞典」,則請來藝術家們分享各自母語中難以翻譯成外語的藝術詞彙、概念和實踐,重新探索語言和創意的多樣性。來自香港的梅卓燕及邱加希、廣州/順德的二高、北京的古佳妮及神戶的中間(Ayaka Nakama)等藝術家,都將以展覽和現場座談的形式分享現有或全新創作的詞條。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尉瑋
「自由舞 2025」
日期:即日起至12月7日
詳情請參考:https://www.westk.hk/tc/event/freespace-dance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