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大佺
民以食為天,自從有了人類,吃飯是生存的必然需求。
過去說吃飯,一般是指家裏的一日三餐,人們見面的第一句話就是「你吃飯沒有」,關心的是你家裏的溫飽問題。如果說「請你吃飯」,那是看得起你,是很重的情義。因為那時候窮,吃飽飯都不容易,能夠請你吃飯,不管是在家裏還是下館子,都是很重的禮遇,表示對你的感情很特別。坐到飯桌上,也不管吃的是豆花、旺子、胡豆、豇豆,還是蘿蔔、白菜、花生、竹筍,既然人家邀請了你,那就是很把你當成一回事。飯桌上,也不管主人邀請了哪些人,二両老酒下肚,都會心情愉悅、其樂融融。
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把「吃飯」叫成「請客」,既然請的是客人,那飯桌上除了蔬菜,還得有肉食,否則客人會覺得你搞得太水,寒磣別人。再後來人們把吃飯叫成「聚餐」,既然是「聚」,那就要歸類。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也用到了飯桌上。你請人家吃飯,人家會問你還有哪些人參加?如果有他不感興趣的人參加,他會支吾兩聲,然後找個理由,推說有事來不了。遇到心直口快的,他會直接告訴你,他對某某人有意見,不想來參加,改天他請你,弄得你一臉尷尬,哭笑不得。更有甚者,既不開腔,也不表態,只是到時候不來。如果你問起,他要麼說臨時有事情,忘了告訴你,要麼一拍腦袋說忘了,那神情彷彿沒來不是他的錯,倒是你的過了。於是人們把「請客客不到」列為人生一大悲哀之一。所以請客之前,一定要弄清所請客人彼此之間的關係,再去約請。至於把吃飯說成「宴會」,那是達官貴人之間的外交,是上了一定檔次的。
再說餐桌上的飯菜。剛開始進食堂下館子時,大家也不講究,主人點什麼,大家就吃什麼,一桌菜,有三四個「回鍋肉」「炒腰花」「紅燒肉」等葷菜就可以了。後來大家喜歡吃葷菜、講排場,聚餐要進賓館,吃的是山珍海味,喝的是五糧、茅台,一桌上只能點一兩個素菜,即使大家吃飽了,不點幾盤大魚大肉擺在桌上,臉面上也不好看。再後來,人們興起吃野味,儘管這是違法的,但為了討好所請之人,還是有人敢鋌而走險。如今怪病氾濫,人們又講究生態,希望吃到肚裏的東西是農藥打得少的,對山珍海味也就不太在乎起來。只是請人吃飯之後,還得給每位客人準備一份伴手禮,否則人家興趣也不大,這年頭,哪個差你這一頓飯吃呢?這時候請客吃飯,彷彿不是客人欠主人的人情,而是主人欠客人的人情了,人家給你面子,才來吃你的飯。
後來中央整治違規吃喝,加之這幾年經濟不太景氣,大家對吃飯之類又變得要求較低,十分隨便起來。兩碗羊肉,幾碗旺子、豆花,隨便炒個青菜,也可以聚一聚。大家一起吃飯,不是圖什麼排場,一定要吃什麼,主要是一起說說話,聯絡感情。
也許,這才是吃飯的本質和要點。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