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重溫白皮書為香港民主發展指路定向

2025-11-21 16:26:30 來論

楊莉珊 全國政協委員 中國香港(地區)商會會長

香港第八屆立法會選舉正在有序進行,這不僅是選舉制度完善後的又一次實踐,更是「愛國者治港」原則的具體落地。在此關鍵時刻,重溫《「一國兩制」下香港的民主發展》白皮書,有助於全面理解香港民主的歷程、現狀與方向,並進一步肯定新選舉制度的制度效能與社會價值。

白皮書的公布時間節點亦具象徵意義。2021年新選制下的首場立法會選舉結束翌日,白皮書隨即發表,顯示中央對制度改革的高度重視與制度自信。與2014年《「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相比,2021年白皮書更聚焦民主發展,從制度設計者的角度明確民主目標與路徑。

香港民主不是港英遺產

白皮書開宗明義指出,香港的民主並非英國殖民統治的遺產,而是在回歸後才真正展開。港英時期的政制安排排斥港人參與,官派議席、殖民管治是其核心特徵。民主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而非殖民者恩賜的有限參與。

回歸後,中央根據基本法設計了香港的民主制度,確立了「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憲制框架,並明確提出「最終達至普選」的方向。這一制度安排不僅保障了香港的高度自治,也為民主發展提供了憲法性保障。白皮書強調,中央是香港民主制度的設計者、創立者、維護者與推進者,這一論述對於正本清源、澄清誤解具有重要意義。

重溫白皮書,有助於社會認清香港民主的根源與邏輯,擺脫對西式民主的盲從,理解「一國兩制」下的特色民主發展路徑。

新選舉制度的制度邏輯

白皮書清楚闡述新選舉制度的設計原意與制度目標。2021年中央完善香港選舉制度,核心在於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重塑選舉文化,重建議會功能。新制度強調四大特徵:廣泛代表性、政治包容性、均衡參與性、公平競爭性。

過去的選舉制度存在重大缺陷,導致議會政治化、對抗化,拉布、謾罵、否決成為常態,嚴重干擾特區政府施政與社會發展。新制度則有效遏止亂象,令選舉回歸理性、良性、乾淨的競爭,聚焦民生與發展。

白皮書指出,中央對香港民主發展的支持從未動搖,儘管政改兩次受挫,但制度完善的努力始終持續。這種制度自信與政治定力,是香港民主穩步前行的最大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批評新制度的聲音,往往基於西式民主的理解框架,將黨派惡鬥視為民主常態。然而,白皮書明確指出,高質量民主不應是互相攻訐、抹黑潑污,而應是理性協商、良性競爭、民生導向。香港民主的發展路徑,應立足本地實際,而非照搬他國模式。

推動香港民主向高質量發展

白皮書為第八屆立法會選舉的成功舉行提供了制度指引與價值引導。白皮書不僅回顧歷史,更展望未來,描繪出香港民主發展的藍圖。白皮書提醒社會,民主不能簡化為選舉,選舉不能簡化為直接選舉,民主進步不能簡化為增加直選議席。真正的民主,是制度設計、社會參與、選民素質、議會功能的綜合體現。香港需要探索符合自身實際的民主模式,打破對西式選舉的迷思。

所謂「優質民主」,並非僅以選舉形式論民主,而是強調民主的功能性與結果導向。它要求民意代表具備專業能力與公共責任感,能夠在議會中提出具體政策建議,協助政府推動良政善治。本屆立法會選舉中,候選人普遍年輕化、知識化,政綱聚焦民生、創科、教育等議題,競爭氛圍理性良性,展現出民主文化的新常態。此外,青年參政意願提升,首投族踴躍登記,反映出新制度激發了社會對民主的信心與參與感。這種民主教育的深化,正是白皮書所強調的「民主自信」的體現。

在新選舉制度下,中央設計制度框架,特區政府全力落實,各界積極參與,而選民的一票,就是民主拼圖的最後一塊。這一論述不僅強調選民的責任,也突顯民主的集體建構性。

香港民主的發展,是一場制度工程,而非一場選舉秀。白皮書的重溫,不僅是歷史回顧,更是制度反思與路徑再確認。白皮書提醒我們,民主的本質是為民謀福祉,是制度有效運作,是社會穩定繁榮。在第八屆立法會選舉之際,市民應珍惜手中選票,積極參與投票,選出德才兼備、愛國愛港的議員,共同推動香港民主向高質量發展。民主不是終點,而是手段;唯有在「一國兩制」的堅實保障下,香港才能實現穩定繁榮,民主制度才能行穩致遠。

在國家推進「十五五」規劃、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背景下,香港的民主制度亦需與國家發展戰略對接。立法會作為政策制定與監督機構,應成為集民智、匯動能的平台,助力香港融入和服務國家發展大局。市民應珍惜手中選票,積極參與12月7日的投票,選出德才兼備、愛國愛港的立法會議員,共同推動香港民主向高質量發展。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