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有片) 冒牌貨混入電商正貨轉運藉雙十一促銷 海關破29案檢值6500萬侵權貨

2025-11-21 14:15:59 香港
文匯報記者黃宇威攝
文匯報記者黃宇威攝
文匯報記者黃宇威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蕭景源)香港海關一直留意最新跨境冒牌物品活動的趨勢,包括當中的走私情況及模式,從而制訂有效打擊策略。近年網上購物日漸普及,而雙十一購物節已成全球最大的線上購物盛事之一,在該期間交易量巨大,物流高峰亦隨之而至,有部分不法分子企圖利用網絡交易的隱蔽性及物流的複雜性,在巨大物流量掩護下,把冒牌物品混入一些正貨的電商物品中,希望可以混水摸魚出境或入境香港。

有見及此,香港海關展開今次代號為「雙節棍」的針對性執法行動,透過情報分析及風險管理,加強打擊不同層面的跨境冒牌電商物品活動。同時,香港海關亦積極與一些負責處理跨境電商物流的大型平台加強合作,在該些大型物流中心加強巡查和檢驗,另一方面,香港海關亦在各區負責處理這些跨境電商貨物的物流中心,重點檢查這些高風險轉口貨物。

海關版權及商標調查科版權及商標跨境調查組高級調查主任廖偉傑。(香港文匯報記者黃宇威攝)

海關版權及商標調查科版權及商標跨境調查組高級調查主任廖偉傑今日(21日)表示,在為期三星期的行動中,香港海關獲得物流業界的充分支持和合作,成功在多個物流中心偵破29宗涉及轉運冒牌物品的案件,共檢獲12萬件冒牌物品,市值約6,500萬元。經初步檢查後,今次檢獲的物品全部俱轉運至海外,目的地為美洲、歐洲和中東地區。

綜合今次行動,香港海關留意到檢獲的物品及不法分子的犯案趨勢有如下特點:首先是今次行動中,查獲的冒牌物品種類繁多,包括服飾、鞋履、電子產品及奢侈品等,有關現象並非偶然,背後反映了雙十一期間獨特的市場生態及不法分子的營運策略。有部分消費者在雙十一的促銷氣氛下,希望用低於正貨的價錢,購入一些有品牌標籤的商品,這種需求亦為各種冒牌貨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另一方面,雙十一參與者涵蓋各個年齡層面,亦涵蓋各種收入水平的消費者,不同消費者對不同商品俱有需求,例如年青人會追求潮流服飾及新型電子產品,此現象導致不法分子必須提供多種類商品以迎合這些分散的需求,而且他們希望藉着雙十一期間,企圖把這些冒牌物品混入一些正版的電商貨物中,以逃避海關的截查。

冒牌貨包括最新電子產品。(香港文匯報記者黃宇威攝)
檢獲的衣物。(香港文匯報記者黃宇威攝)

第二,今次行動中,海關檢獲大量電子產品及配件,當中不乏一些新型號的電子產品配件,可見這些不法分子跟上潮流,希望在雙十一期間推出這些新型號的冒牌物品作招徠,而且相對於大型的家電,這些小型的物品例如無線電耳機,它們的體積小巧,方便隱蔽及運輸,而且貨值相對較高。據了解,今次檢獲的冒牌物品中,有些仿真度頗高,物品價格只是正貨的兩至三成,市民購買時,可仔細檢視產品的包裝,例如字體是否印刷得較為模糊。

最後,今次檢獲的物品中,亦發現有高仿真度的奢侈品,例如名牌手袋、銀包及鞋等,可見不法分子為針對不同的消費層級,除了推出一般的冒牌貨外,亦會推出一些高級的高仿版本,這些價格更高的高仿版本,相信利潤空間更大,這亦驅使他們不斷提升仿製精度,以滿足高端假貨市場的需要。

海關呼籲本地物流業界,要對客戶的貨物提高警覺,假如懷疑處理的貨物涉及侵權活動,可向海關作出舉報。海關會繼續留意物流業界的最新發展,並加強透過情報分析採取執法行動,嚴厲打擊不同層面的侵權活動。市民亦應光顧信譽良好的商舖,如有懷疑應向商標持有人或其代理查詢,以免購入冒牌貨。根據商品說明條例,任何人進出口、銷售或為銷售用途而管有冒牌物品即屬違法,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罰款50萬元及監禁5年。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