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中大臨床研究球囊心包切開術治療心包積水 術後復發率大減8成

2025-11-21 13:16:37 香港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田至韌)每五名癌症患者就有一人出現惡性心包積水,傳統心包穿刺引流術雖可減少心包填塞的風險,惟復發的機會高達60%。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一項多中心隨機研究發現,癌症病人接受球囊心包切開術後,心包積水復發機會降至12%,較傳統手術大幅減少80%,不但避免患者重複抽針引流,減少住院需要,出現心包填塞風險亦僅為4%。是次研究結果已於國際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發表,首度印證更勝於心包穿刺引流術。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一項多中心隨機研究發現,癌症病人接受球囊心包切開術後,心包積水復發機會降至12%,較傳統手術大幅減少80%。(香港文匯報記者 田至韌 攝)

心包積水常見於晚期惡性腫瘤患者,一旦癌細胞轉移至心包,心臟外圍薄膜出現積水,將有礙心臟擴張,令功能受損,嚴重更可致心包填塞,危及性命。癌症患者出現心包積水,一般都需接受心包穿刺引流術將積水抽出,惟術後復發機會高,以致患者需重複手衡抽出積水,影響生活質素,亦增加感染風險。

心包穿刺引流術与球囊心包切開術的模拟过程。(香港文匯報記者 田至韌 攝)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研究團隊於2020年至2024年間,於本港四間醫院招募50名18歲以上罹患惡性腫瘤、有心包積水(範圍10毫米或以上)的患者,進行一對一的隨機臨床研究,當中25名患者獲安排接受球囊心包切開術,餘下25名則接受心包穿刺引流術作為對照組。

心包穿刺引流術与球囊心包切開術的模拟过程。(香港文匯報記者 田至韌 攝)

在球囊心包切開術組別中,研究團隊透過透視診斷,於患者心臟劍突下方位置為心包開口,並置入一個20毫米大小的球囊連接引流管,將心包積水引流至肺膜空間吸收,紓緩心臟因積液受壓的風險。兩組患者於術後均獲安排六個月持續跟進。

研究發現,接受球囊心包切開術的患者,於術後六個月 惡性心包積水復發率僅為12%,遠低於對照組患者術後復發比例,心包填塞風險亦僅為對照組十分之一,只有一名接受球囊心包切開術的患者出現心包填塞。

研究數據同時顯示,兩組患者接受手術後,無論是三個月及六個月存活率,或是六個月無心包填塞存活率,均無顯著差異;術後生活質素評估亦顯示兩組患者沒有明顯區別。兩組各有一宗手術後死亡個案,兩名患者因自身癌症分別於術後19天及12天病逝,均與手術程序無關。

責任編輯: 孫嬌嬌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