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元青花:景德鎮考古新發現」特別展覽開幕 展示超過400件元代陶瓷珍品

2025-11-20 17:11:15 香港
中大「元青花:景德鎮考古新發現」特別展覽今日舉行開幕禮。(中大圖片)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文物館今天(11月20日)舉行「元青花:景德鎮考古新發現」特別展覽開幕典禮,主禮嘉賓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副局長劉震先生、中大校長盧煜明教授、中大副校長(校友/社區聯繫及大學拓展)陳德章教授、北山堂基金行政總裁江馨平女士、景德鎮御窯博物院院長翁彥俊博士、中大文物館館長姚進莊教授、中大文物館中國器物主任(副研究員)王冠宇博士等。展覽將於2025年11月21日至2026年3月29日向公眾開放。

劉震先生致辭時表示︰「中大文物館與景德鎮專家團隊通力合作,舉辦今次展覽,向世界展示重要中國陶瓷的最新發現,實在值得慶賀。而緊接開幕禮舉行的『青花的起源與全球流動』國際研討會,將進一步探討及揭示展品背後的歷史脈絡。中大致力籌辦這類具學術水平的藝術展覽及研討會,正如其推動跨學科研究尖端研究的決心,值得充分肯定。我希望藉此機會衷心感謝景德鎮御窯博物院及所有支持機構,讓是次展覽順利舉行。」

盧煜明教授致辭時表示︰「我感到十分欣喜,透過這次『元青花:景德鎮的新發現』展覽的開幕禮及隨後三天的研討會,迎來世界各地的中國陶瓷研究權威。青花瓷素來以其典雅與精緻,成為中國的象徵。作為一所研究型大學,我們重視中國文化研究,工作領域亦不止於展示中國之美。在景德鎮夥伴的協助與支持下,我們文物館的策展團隊深入研究,致力於探討這些兼具實用與禮儀意涵的珍品器物,如何反映歷史中多層面的創作工藝。」

是次展覽由中大文物館和江西景德鎮御窯博物院合辦,承蒙北山堂基金為首席贊助,利希慎基金為策略夥伴及贊助。展覽以元青花為核心,聚焦景德鎮歷年考古發現及2023至2024年間最新出土的陶瓷標本,輔以中大文物館及香港藝術館珍藏,探討蒙元時期跨越歐亞、連接海路的豐富藝術及文化交流,讓訪客認識元代手工業的蓬勃發展及元青花的誕生。展覽以青花這個影響全球的中國瓷器品類作切入點,側面展示古代中國與其他文化交流互鑒,以及中國陶瓷對世界文明的獨特貢獻。

「元青花:景德鎮考古新發現」展覽共展出超過400件元代陶瓷,當中部分標本更是最新於2023至2024年間於落馬橋窯址出土更屬首次公開展示,極具研究價值。展覽分為三個單元——「草原風起:元代陶瓷業的發展」、「交流共融:元青花的生產與使用」及「海宇會同:元青花的海外消費與全球影響力」,帶領觀眾由淺入深,認識元代的歷史文化與窯業成就;元青花誕生的背景;元青花在景德鎮的生產狀況,其在設計與製作中的技術與審美交流;以及在不同場景中的各種用途。展覽亦介紹元青花透過蓬勃的海上貿易運銷至海外市場的盛況、其海外消費族群的多樣性,以及獨有的文化包容性與全球影響力。精選展品包括褐彩葉紋四繫罐(江西吉州窯)、青釉劃荷花紋大盤(浙江龍泉窯)、白地褐彩龍鳳紋罐(河北磁州窯)、白釉棱紋小罐(福建德化窯)、青花鸞鳳紋盤(江西景德鎮窯)、青花鳳首扁壺殘件(江西景德鎮窯,2023年落馬橋窯址出土)、青花龍紋梅瓶殘件(江西景德鎮窯,2023年落馬橋窯址出土)、青花人物故事紋梅瓶殘件(江西景德鎮窯,2023年落馬橋窯址出土)、青花鳳凰牡丹紋梅瓶(江西景德鎮窯,印尼多烏蘭遺址出土)、青花人物故事紋玉壺春瓶(江西景德鎮窯,印尼多烏蘭遺址出土)等。

褐彩葉紋四繫罐
褐彩葉紋四繫罐
褐彩葉紋四繫罐
白釉棱紋小罐

此外,中大文物館研究團隊與景德鎮御窯博物院的考古學家、文物修復等專家通力合作,修復最新出土的陶瓷,包括多件有不少缺失的器物,以重現器物造型為首要目的,極具挑戰。器物本身缺失嚴重,穩定性欠佳,修復團隊以元大都遺址出土實例作為參考,使用石膏及三維打印技術補配,達至平衡保護與展示的目標,務求豐富展覽內容,讓觀眾認識元青花的獨特紋飾、器形、製作技術、歷史發展等。

白釉棱紋小罐
青花龍紋梅瓶殘件
青花龍紋梅瓶殘件
青花龍紋梅瓶殘件
白釉棱紋小罐
青花龍紋梅瓶殘件

展覽舉行期間,「青花的起源與全球流動」國際研討會由今天起,一連三日(11月20日至22日)在中大舉行,此乃國際瓷器研究聯盟的第二次會議,雲集不同領域的專家及學者,從考古新發現、文化交融、技術流動、藝術風潮、科學檢測等多角度入手,共同探討青花創燒及其全球傳播的歷史軌跡。

「元青花:景德鎮考古新發現」展覽

展覽日期:2025年11月21日起至2026年3月29日

展覽地點:中大文物館羅桂祥閣利孝和陸雁群伉儷展覽廳

點擊查看「青花的起源與全球流動」國際研討會三天議程:

青花的起源與全球流動國際學術研討會議程.pdf

責任編輯: 何雪沫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