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來論|日中關係再度緊繃,在日華人社會正在悄悄轉向

2025-11-20 12:20:29 來論

文/黃匯傑

日本政壇近來再度出現針對台灣問題的強硬表態,高市派系的論述雖然在日本並非首次,但因牽動區域政治敏感神經,仍使在日華人社會產生不可忽視的心理波動。不過,經過連日來的採訪,發現多數華人對此類發言已相當熟悉,理解其政治演出與派系動員的本質,因此並未如外界預想般激烈反應;實地觀察過在日本的華人圈子後,就讓記者感覺到;真正令華人圈警覺的,並不是高市本人,而是日中關係升溫後,北京與東京可能出現的政策反應、輿論走向以及社會氛圍的微妙變化。

在日本各地的華人生活圈中,可以觀察到一種表面平靜、內部緊縮的情緒。人們的日常依舊運轉,但談及國際政治時語氣明顯收斂,許多微信群與聚會中刻意迴避敏感議題。這並非恐懼,而是對形勢的「自我保護」。華人社群長年在日經商、就業、求學,深知任何政治風向的突然變化,都可能影響簽證、輿論甚至職場人際關係。因此,資訊的密集追蹤成為共同特徵:大家盯着北京的聲明、東京的政策、領事館提示,警覺是否會出現政策外溢效應。這種集體性的警醒,正是緊張時期的典型社會反應。

在走訪過幾位成功的經營者後,可以得知對他們而言,感受到壓力可以說是更為直接。從貿易業者到跨境電商、餐飲旅遊業,無不在重新盤點風險。尤其依賴中國供應鏈或旅遊市場者,更擔心海關檢疫收緊、物流延誤與成本上升。一些公司已提前囤貨或調整進出口結構,甚至有人縮小對中依賴,以分散地緣風險。而華人餐飲與觀光業者則擔憂中日關係惡化後的中國客縮減,開始重新定位客群,避免單一市場帶來衝擊。

在所有群體中,反應最快的是近年以經營管理簽證入境的「新富階層」。這批新移民掌握資產、投資靈活,對政治風向最為敏感。他們迅速調整金融配置,減少人民幣曝險,提高美元與日圓的比重;有些人暫緩購入不動產或新店舖,有人觀望是否轉往新加坡或澳洲布局。他們極力保持低調,避免被外界簡化為「中國資金」的象徵,深怕政治對立使自身成為標靶。這種提前布局的姿態反映出新富階層對風險的準確判斷,也凸顯華人社群對局勢的不信任感。

整體而言,在日華人社會普遍存在一種共同心境:不願被政治捲入,希望日常生活維持安穩,渴望日本社會不要將個別政治事件外推至在日華人的身份認知。無論是白領、留學生、家庭主婦或企業主,他們的願望皆極為務實——只希望能在日本順利工作生活,而不必承受大國緊張所帶來的連帶壓力。這種情緒並非對局勢的恐懼,而是對「不必要風險」的本能排斥。

從觀察者角度看,未來若日中關係持續緊張,華人社會勢必進一步內向化。公共場合談論政治者將愈來愈少,經營者將更依賴日本本地市場,跨國家庭與留學群體也會感到更重的心理負擔,而「政治中立」將成為華人圈的主流價值。華人社會並不期望改變局勢,只希望不被波及。正因如此,這場政治風暴表面上似乎未引發激烈反應,但華人群體的心理調整與生活策略,已悄然展開且不容忽視。

相關閱讀:

日本民眾在國會前舉行抗議活動 要求高市撤回錯誤言論

 

責任編輯: 孫佳藝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