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郭思華)大自然是最好的人生道場,在山水環繞間身心靈亦能逐漸成長。不過登山絕對不是單憑興趣就可以任縱橫,在登山前了解需要的準備與技能,就能更安全又滿足享受山野。香港山藝協會總教練梁梓浩(Sunny)為大家詳解登山原則,務求讓每個人都可以認清目標快樂登山,LET'S「GOAT」!
普通人對「登山」的印象或者目標可能都是設定路線爬上山頂,但Sunny指這正正是最容易犯錯的誤區,亦是登山前最先要做的準備,就是「認清目的」:「登山有時候不一定是要登頂,有人只為輕鬆遠足郊遊,有人志在挑戰身心極限,有人想爬聖母峰,有人只想走走南丫島,不同目的對登山計劃與物資準備都大不相同。又如本地越野盛事毅行者需要4人組隊參與,如果隊中有人想衝成績,有人只志在打卡參與,大家目標無法配合就容易出意外。因此在上山前必定要清楚自己的目的,與志同道合的人一同登山,也不一定要登頂,可能過程才是最讓大家享受。」
在認清登山目的之後,亦需要擬定穩妥的計劃,Sunny直言香港因為交通方便,較容易忽略此環節:「香港的山野離市區很近,交通安排難度較低,令人覺得毫無裝備即興上山也不怕。但如果在其他地方登山,當明確登山目標之後,必須先預想好行程中各種狀況,例如使用什麼交通工具往返、根據登山目的不同而準備相應的器材等等,當遇上緊急情況如有隊員受傷,隊員在出發前就應該有共識是全員撤退還是部分成員離隊,大隊繼續登山;當遇上野生動物時,亦要預先知道應對方法。這些準備工夫不僅增強登山者的信心,亦有助減少意外發生。」
注意補水慎防中暑 讀懂地圖減少風險
山野大自然充滿吸引力,但若沒有做足準備亦可能處處是危機。梁梓浩(Sunny)就指登山務必熟習如何閱讀地圖及規劃路線,更要做好水分管理及了解各種風險,減少意外發生。
在大自然環境中,遇上烈日暴曬、風雨、寒風等天氣並不少見,充滿高低起伏的地形環境亦會增加行進難度,因此在登山前熟讀地圖,擬好登山路線及檢視天氣狀況可盡量減少意外發生,同時亦要帶備充足的飲用水。Sunny表示:「水分管理是每20到30分鐘就會喝100到150毫升的水,但這並未考慮天氣、地形等因素,所以我每次上山都會最少帶兩公升水,以及500毫升應急用水。」
他又補充指登山者大部分意外可分為創傷性和病理性兩類,前者例子如擦傷、扭傷、骨折等,後者是中暑、熱衰竭等症狀,第三類則是動物或昆蟲襲擊,處理各種意外都需要用到水,因此水分管理更顯重要。
登山三大實用App
為了更安全地享受山野樂趣,Sunny亦推薦三個非常實用的應用程式,助登山愛好者有更充足準備。
(來源:《香港仔》2025年11月20日P5)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