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國際航運論壇昨舉行 發揮港內聯外通優勢共創多贏
「2025大灣區國際航運論壇」昨日以「內聯外通 共創多贏」為主題舉行,匯聚來自大灣區及多個地區的海事領袖、政府代表及業界專家,共同探討合作機遇並為區域海事未來規劃藍圖。在論壇上,香港船東會正式啟動「海運人才培育聯盟」(下稱「聯盟」),促進航運業界「產教研投」融合,為香港及國家培育新一代航運業人才。特區政府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指出,該聯盟匯聚16家知名學術機構及海事協會,標誌着海事人才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成功串聯產業界、學術界、科研界與投資界,推動行業可持續發展。 ●香港文匯報記者 曾業俊
香港船東會昨日在論壇上宣布正式啟動「海運人才培育聯盟」,船東會董事總經理陳佩珊表示,聯盟現由16家創始機構組成,船東會為召集人,成員機構分別來自內地、香港及國際,包括大專院校、研究機構及航運業界等,希望未來有更多成員加入。聯盟成立目的,希望促進各持份者之間合作,並整合資源以推進海事教育和研究,透過搭建產業與教育橋樑,培育新一代具備「全球商業眼光+實踐業界知識」的海事專才,實現本地、國家及全球層面的多贏格局。
組織學生參與業界活動增見識
陳佩珊指出,聯盟關注國家海事行業人才規劃與培育重點,旨在融合航運產業與教育,至今已獲得許多相關持份者組織的積極反饋。具體而言,聯盟主要通過活動培育人才,將為成員機構的學生舉辦「產教融合」活動,以及組織他們協助舉辦航運業界活動。構思中的活動包括師友計劃、實地參訪、科研合作、遊學交流、企業實習及社區建設等,並由具豐富經驗的航運業界人士帶領學生參與。同時,學生亦有機會隨船東會參加外訪、國際會議及論壇,目的是擴闊年輕新世代的視野和對航運產業的見識。
培養航運產業數字化所需技能
香港船東會主席Angad Banga在論壇上致辭表示,「海運人才培育聯盟」的成立是打造堅韌和面向未來的海運人才的重要一步。聯盟將作為生態系統,連結航運產業界、學術研究和實踐培訓,為下一代培養可持續性、數字化以及整個航運價值鏈協作的所需技能。香港擁有匯聚學術、產業與研究領域合作夥伴的獨特優勢,成為這項倡議的理想啟動平台。他指出,自《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以來,香港船東會在大灣區航運發展中發揮了積極而持續的作用。船東會的願景清晰明確,即促進知識、創新和全球互聯互通。船東會堅信香港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發展潛力,能夠促進大灣區融合,並與全球航運業界互聯互通,以實現國際共贏。
大連海事大學校長單紅軍亦應邀出席論壇,並代表聯盟成員宣讀願景和使命。他表示,聯盟的願景是建立積極有為的聯盟,為海運人才培育工作創造價值,支持行業長期可持續發展,造福國家與全球社會。至於聯盟的使命則是構建匯聚「產、學、研、用」於一體的開放互動平台,培育具備國際視野與商業識見、並深諳海運行業營運實務的國家新一代海運人才。
聯盟標誌的設計理念是體現海事協作與資源緊密聯繫,呈現「猴拳結」的意象。傳統上使用「猴拳結」能夠使到繩索更有效地從船上拋向岸邊或拋向另一艘船舶,因此「猴拳結」既象徵船員之間的友誼和團結,同時代表產業、學術與研究的匯聚。整體圓形結構強調合作與共同目標;藍色漸變效果更添海浪意象,呼應浩瀚航運的意境。

0 / 255